随着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停,美国大幅减少了在东南亚的人道援助,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可能趁机扩大影响力。长期以来,中国已在该地区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投资和援助。
自特朗普就职以来,冻结几乎所有对外援助,并着手废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该机构去年在东南亚投入8.6亿美元,支持艾滋病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方治理等项目。
与此同时,北京向柬埔寨提供了440万美元的排雷援助,以弥补华盛顿撤资的影响。柬埔寨排雷行动中心负责人表示,这笔援助将帮助清理3,400公顷地雷和未爆弹。
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性援助,更是中国更广泛外交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库兰兹克指出,美国影响力在东南亚正下降,而中国正加快公共外交步伐。东南亚各国对美国“混乱的政策”感到不安,北京则趁机加强援助,塑造美国“冷漠且无力领导”的形象。
尽管外界预计中国会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但专家认为,北京不会全面接管 USAID 的项目,尤其是涉及民主、LGBTQ、多元化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表示,中国援助更侧重基础设施,而非意识形态项目。
中国的对外援助主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和交通建设。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向东南亚提供的援助中,85%为非优惠贷款。然而,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有些的确也面临挑战,如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均面临预算超支和工程延期问题。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研究院调查显示,59.5%的东南亚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但仅不到一半信任中国,45.5%的人担心其经济或军事威胁。相比之下,日本是最受信任的大国,其次是美国和欧盟。
尽管中国正试图扩大医疗、农业和数字化等“软援助”,但其经济增长放缓、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可能限制其影响力。此外,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总额已减少,从2017年的100亿美元降至2022年的30亿美元,并从最大援助国跌至第四位。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如增长放缓和高青年失业率,大幅提高对外援助的金额并不现实。因为中国的援助项目是有指向性的,更倾向于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开展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合作——他唯一的挑战并非来自美国,而是日本。
目前,中国对东南亚的对外援助(约占85%)几乎全部采用非优惠贷款的形式,以能源和交通运输为主,不过现在开始慢慢为“软性”项目提供资金,比如公共卫生、农业和数字技术。
中国的援助会取代美国成为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外援国家吗?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看到答案,因为中国的援助程度与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多元化的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普遍奉行的是多边主义。不会单纯的依赖于单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