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同时取消了此前政策仍显著限制性的表述,释放出强烈的鸽派基调。会议结束后,市场迅速反应,短端利率大幅走低,隐含终端存款利率已从2%下调至约1.55%,突显市场对未来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增强。
虽然央行在政策声明中并未就未来利率路径给出明确指引,但花旗和美银美林分析认为,无需明说,市场已经读懂了欧洲央行继续降息的暗示。花旗预计6月降息概率接近100%,美银则认为此次会议是欧央行由鹰转鸽的重要拐点。两家机构都强调,在美国政策不确定、欧洲经济复苏疲软的背景下,欧央行的宽松倾向对市场影响深远,债券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下行。
花旗:降息不是是否应做,而是必须做
此次利率决议的最大看点在于,欧洲央行已经不再强调利率相对于中性利率的位置,而是转向关注在新冲击下(尤其是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外部冲击)是否需要更宽松的货币环境来托底经济。花旗指出,这正与其此前观点一致,当政策不确定性高涨、企业推迟投资、消费者延迟消费时,货币政策的应对重点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是维持名义利率水平。
花旗注意到,欧洲央行在声明中罕见地强调,未来通胀面临“明显下行风险”。下行因素包括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需求冲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与投资延迟、欧元走强和能源价格下跌对物价形成压制。相比之下,通胀上行风险则更为假设性,如极端天气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整体而言,风险明显倾向于未来通胀低于预期,这也支撑了未来继续降息的逻辑。
基于当前经济和市场信号,花旗预测6月将再度降息25个基点,下半年还有至少两次降息可能。若预测成真,到年底欧元区利率或将连续下调75个基点,显著释放流动性,缓解需求压力。
面对当前来自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如加征关税),欧洲央行强调将坚持数据驱动的应对方式,即不做提前承诺,但保留灵活性和应对能力。花旗认为,未来几个月内,欧洲央行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测大概率将继续下调,尤其是2026年的通胀预期预计将下探至1.5%左右,这为连续降息提供了坚实基础。
美银美林:6月会议或进入真正宽松模式
尽管欧洲央行尚未明示将进入宽松区间,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步可能将在6月实现。美银预计,到今年9月,欧洲央行的终端利率将达到1.5%,同时也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在新闻发布会及官方声明中,美银总结出六个明显的鸽派信号:
对经济前景尤其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
虽然利率可能已不再具有紧缩性,但金融条件依然偏紧,仍需更低利率;
中性利率仅是理论参考,现实尚未达成均衡;
下行风险全面增加(汇率、能源、金融状况、贸易结构重组),而上行风险仅有国防支出一项;
声明中不再提及国内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不再强调通胀大致符合预期,或预示通胀可能低于目标。
尽管市场已计入三次降息预期,欧元兑美元反应有限。美银指出,汇市对欧元/美元的下跌仍视为买入机会,欧央行似乎比市场更在意汇率变动。
长期看,若欧盟推动结构性改革,有望提升欧元的国际地位和韧性。美银仍看好欧元对美元、日元和瑞郎的表现,但对英镑及高贝塔G10货币则维持看空立场。
尽管4月会议避免了直接进入宽松通道的措辞,但6月将公布新一期经济预测,考虑当前增长疲软和外部冲击,美银认为届时欧洲央行更有可能正式宣告步入宽松政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