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计划临近落地,美国硬数据也放缓了?
周二公布的两份制造业调查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信号:标普全球制造业PMI终值为50.2,勉强维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整体仍处扩张区间;但与此同时,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却从2月的50.3骤降至49.0,远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制造业在3月重新陷入收缩。这一背离凸显出企业对宏观政策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尤其是即将生效的关税措施。
标普全球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指出,年初制造业的乐观势头在3月出现明显放缓:
“前两个月的回暖更多来自于对新一届政府改革的乐观预期,以及企业赶在关税前提前备货,但这些短期动因已逐渐退场。”
具体来看,标普调查显示制造业产出三个月来首次下滑,企业订单持续减少,对未来一年的乐观情绪也在迅速降温。Williamson表示:
“越来越多制造商开始怀疑政策利好是否真能兑现,导致首次出现企业停止新增招聘的现象。”
而ISM调查数据则更为黯淡:制造业价格指标攀升至2022年6月以来新高,订单和产出齐跌,就业下滑幅度创去年9月以来最快。ISM主席Timothy Fiore表示:
“需求与生产双双回落,企业因市场不确定性而持续去杠杆。”
随着特朗普即将在周三正式宣布对所有非美产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不少企业选择抢在关税前加紧进口。ISM数据显示,制造业库存指数跃升至53.4,创2022年10月以来新高。然而,库存堆积背后,需求却已显疲态。
一位电子产品制造商在调查中写道:
“客户正在提前下单,试图在价格上涨前完成补库。”
而另一位来自机械行业的受访者则坦言:
“业务正在迅速恶化,关税和整体经济不确定性让我们压力山大。”
面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与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企业陷入两难,一方面急于补货防止成本进一步飙升,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压缩用工与投资,降低现金流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成本上涨中,企业并未具备足够的定价权。随着消费需求放缓,企业将原材料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变弱。一位初级金属制造商表示:
“整个三月市场都被关税与价格主导,担忧‘需求毁灭’正成为主流情绪。”
与此同时,关税还加剧了供应链紧张程度。标普数据显示,3月供应商交货时间出现2022年10月以来最大幅度延误,而关税成为工厂成本上涨最常被提及的主因。
当前,标普服务业PMI仍维持在扩张区间,但制造业的冷热不均已引发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高度警惕。尽管一部分厂商仍寄望于政策长期红利带动本土制造复苏,但越来越多企业对“短痛是否值得”产生质疑。
一位华尔街分析师表示:
“关税恐怕是当下通胀预期重新升温的最大推手,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将决定,这场以贸易为手段的政策改革,到底是重塑制造业的起点,还是通向滞胀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