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后,关税的真实打击正在上演,全美最大港口进货量暴跌。
4月11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虽然美方一直在说影响短期可控,但船运公司的货量追踪系统Port Optimizer最新数据显示,全美最大港口——洛杉矶港从本周日开始,进口货量将大幅下滑!
连带着,FreightWaves CEO Craig Fuller在X上警告,港口卡车运输量已经同比暴跌23%,如果中美贸易站不能缓解,预计未来几周可能跌到腰斩,降幅超50%,西海岸卡车司机将迎来大规模裁员潮。
从中国运货到美国到底要多久?
从上海运货到洛杉矶坐船一般要14到40天,快的像CMA CGM这种加急专线,大概三周能到。所以如果4月11日特朗普正式加征145%的关税,这些关税对经济、对市场的真实冲击—— 要等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显现出来,因为这批货还在路上。
更可怕的是,这轮洛杉矶港口冲击波只是刚开始,会陆续传导到美国中部的“心脏地带”。
首先,港口收入重挫,现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关税,中国出口的东西变少了,那运到洛杉矶港的货柜也变少了。港口靠啥赚钱?就是靠这些进出的集装箱。现在货少了等于收入也跟着大减,像装卸费、租赁费、服务费统统缩水。
其次,物流链崩了。码头工人(装卸货的)和港口员工工作时间会被砍,严重的话就被裁员或“放无薪假”。,尤其是在内陆的“物流帝国”——安大略、河滨等地,可能出现卡车司机和仓库工人大规模失业,因为这里堆满了上亿平方英尺的仓库,现在货没了,人也留不住了!
再者,南加州经济受冲击。在加州这片地区,物流行业是最大的私人雇主,这不是少几个人没饭吃,而是一整个产业链可能都要凉。整个南加州物流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进口货,波及零售、餐饮、服务业。仓库空了、司机闲了、消费链也被砍了,经济会被关税连锁反应拖下水。
第四,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由于货物少叠加成本高,进口商品会涨价,超市货架上的很多商品也许会开始缺货和变贵。零售商进货更贵,消费者买东西也压力山大。
第五,货运路线面临重新调整。有的船公司会直接绕过洛杉矶港,去墨西哥或加拿大港口靠岸。有的公司干脆“换个国家”采购,不从中国买了,从墨西哥或其他没被加税的国家进货。洛杉矶港会慢慢失去“中国产品集散中心”的地位。
这事儿不是港口自己不行,而是因为关税把整条供应链打乱了,从海上到路上,从仓库到超市,全都被波及。洛杉矶港是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首当其冲,现在货柜变少、港口冷清,一路往内陆蔓延,接下来内陆帝国(南加州的物流重地)也会“中枪”,再接着冲击美国中部的“心脏地带”。
这边美国港口萧条,而太平洋另一边——中国的工厂也不好过。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最新报道,中国那边的工厂也开始受伤了。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欣表示,许多商家非常焦虑,已告知工厂和供应商暂停或推迟发货。该协会是一个代表2000多家中国商家的行业组织。
而中国劳工通讯创始人韩东方也表示:“中国制造业的这次重组会是个长期过程,但最先被牺牲的会是工人。”也就是说,订单减少后,不是工厂老板先亏钱,而是工人先被放假、停薪、裁员……这是整个供应链被打乱之后最真实的人间代价。
特朗普4月2日解放日宣布要加关税,11日正式实施,现在陆续开始炸锅。亚马逊大面积取消中国卖家订单,沃尔玛干脆不敢给业绩指引了;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开始恐慌,一大堆人开始撤货、关店;中国港口货量大幅下滑,说明出货少了;中国工厂订单直接被砍掉,市场担心中国的公路运输量要崩盘.
深圳跨境电商协会表示,大量工厂停产,暂停1-2周交付;中国塑料工厂因美国提供的廉价原料——乙烷断供,出现关门潮。Financial Times最新报道指出,大量中国工厂裁员停工,产业链正在重组,预计将持续数年。所以接下来不只是中国厂商日子难过,美国消费者、企业也得吃苦头了,这不是谁的胜利,而是两败俱伤。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闭门会议上承认:“145%和125%的关税水平是不可持续的。”预计未来很快就会开始缓和,但真正敲定协议可能还要两到三年。特朗普本人也承认,会有一个短期痛苦期。
不过在华盛顿看来,这场关税风暴是必须承受的调整,目的是打破对便宜中国产品的依赖,重塑美国自己的供应链。否则,未来十年在智能手机、芯片、电动车、无人机这些关键领域,美国将彻底失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