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情况不同以往”,这一陈词滥调在美国扩大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后再次被提及,原油的多头很愿意这能够成为现实,因为在美国将160多艘油轮纳入制裁名单后油价已经大幅上涨。
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石油市场一直认为西方的一系列制裁大多收效甚微,如今却突然转变态度,认为这些新举措会产生实际效果,这着实有些奇怪。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与以前一样,这种影响很快就会消退。
周三,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82.03美元,为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自1月9日(美国宣布最新制裁措施的前一天)以来已上涨6.6%。
油价上涨之际,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原油的两大买家——中国和印度的炼油厂正忙于从下个月起寻找其他原油供应源。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在一份报告中称,新制裁涉及的实体在2024年处理了俄罗斯和伊朗(IRN)逾三分之一的原油出口。
由于尤其是印度炼油厂要从其他供应商(很可能是中东和非洲的供应商,其原油质量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相似)采购原油,油价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上行压力。
但石油市场已表明自身相当擅长适应任何制裁措施,这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俄罗斯的“影子船队”有可能以其他形式重新出现,比如更换船主,或更多地采用船对船转运的方式。
莫斯科方面也有可能最终无奈的选择按西方国家设定的60美元的价格上限,以西方认为所谓合规的方式出口石油。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在炼油厂认为油价涨幅过高或过快时,一般会减少进口。
由于安排采购和实际交付之间存在长达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差,这意味着从3月起,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预计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仅会温和增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测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仅增加31万桶/日。
中国确实有足够的石油储备来应对某些供应中断。
通过动用库存,中国可以在观望对俄罗斯原油的新制裁是短期问题,还是真的会改变局势的同时,这本身对油价构成下行压力。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着今年上半年的油价走势。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希望加强对伊朗的制裁,这将对油价形成利好。他还希望结束俄乌冲突,基于莫斯科会将解除制裁作为任何协议一部分的假设,这将对油价形成利空。特朗普还希望美国生产商提高产量,如果因担心俄罗斯原油供应减少而导致油价持续高企,这很可能会实现。
总体而言,当前原油价格的上涨,相比近期诸多评论所暗示的,更有可能只是短暂现象。
即便如此,鉴于油价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政府1月20日上台后的实际行动,人们仍有诸多理由对油价走势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