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业 >  从数据看变化:中美贸易战背后的经济逻辑
从数据看变化:中美贸易战背后的经济逻辑
流动的沙 来源: 2024-12-26 07:06
        
重点摘要
从特朗普到拜登,整整八年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从未停止过,美国两党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第一的严重威胁。

中美贸易战到底能不能避免?很多人说,特朗普上台后一定会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的反击一定会引发特朗普更猛烈的制裁。面对这种看似无解的局面,中国又该如何破局?

从特朗普到拜登,整整八年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从未停止过,美国两党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第一的严重威胁。

但什么是贸易战?或者说,贸易战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重商主义,就是我赚你的钱一定要比你赚我的多。特朗普是个商人,商人的本质就是竞争和利润。换句话说,就是特朗普不能接受中国长期以来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因为他觉得是中国在“薅”美国的羊毛。

不过,贸易顺差并不是一个谁赚多,谁赚少的数学题。虽然中国凭借其供应链、成本和汇率的优势,推高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但大部分利润却是在美国,而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能给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上千亿美元。

例如:在1996年到2003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2291亿美元,但中国廉价的商品不但给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还使美国制造商降低了成本,有效控制了美国的通胀。而控制通胀不正是美国政府和特朗普努力想做到的吗?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特朗普真的发动了贸易战,最后的结果真的可能是两败俱伤。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咱们中国这边呢,最近几年确实有点“吃独食”的味道,因为我们的贸易顺差在全球GDP的占比已经达到了破纪录的0.8%。 换谁跟你玩,都会不爽。而最近几年,人民币贬值,更助推了大量廉价商品涌向全球市场。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说中国产能过剩。同时还利用汇率优势倾销中国商品,进而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商品似乎已经成了“低价”的代名词。

但我想说说的是,低价和低价竞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国内的企业不是去追逐利润,而是去比谁的价格更低呢?从线上的拼多多到线下的折扣店,大家疯了一样的去抢市场,压缩利润,压榨人工。看着数据风风光光,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却越来越低。东西国内卖不动了,就卖到国外去。

这就像一个死循环:越压榨,经济越冷,越冷越得拼命压榨。咱不妨想想,日本当年滞胀三十年,问题不就在这儿吗?假如,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用低价竞争去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对打,这是没有胜算的。

那有人可能会说:干脆,继续走人民币贬值的老路?   其实,这条路我们早就走过了。上一轮贸易战,我们通过贬值让汇率从6.3降到7.3,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把自己搞通缩了。而咱们的汇率长期靠“人为干预”,虽然能暂时帮忙提升出口,但也让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存疑。靠贬值来应对,等于给自己挖坑。

咱们之前一直靠“两头在外”模式起家,通过20年的努力,挣下了“中国制造”这面金字招牌。但现在全球环境变了,老靠外循环行不通。像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不也是在经济成熟后转向内循环才站稳脚跟的吗?

我们一直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贸易战如果不能避免,我们就应该向内寻找办法,提高国民收入,真金白银来提振消费信心、技术突破。其实方法还是挺多的。像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这些领域不就是典型的内生成果吗?而且我们还有产业链优势,有人才,有市场。不要总想着靠低价竞争,汇率贬值来抵御风险。

不过,说到底呀,贸易战没什么赢家,倒是逼着咱们做出改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增强经济韧性。未来,我们更需要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市场规律,避免过多的对汇率市场的人为干扰,更别让“内卷”、“外卷”拖后腿。

相关资讯
标签: 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