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付鹏和高善文两位中国国内的著名经济学家的言论,刷爆了境内的各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
比较有争议的点是,付鹏算直接、甚至可以说是露骨的指出了当前中国中产面临大面积破产的现象,阶层坍缩的现象,高善文则是直接指出GDP数据有夸大的可能。
两位经济学家都非常的有勇气,在这样的条件下敢去直接发声,的确值得令人倾佩。
我想,这些言论之所以能在我们的社媒上广泛的流传、引发热议,这说明,他们所说与老百姓的体感近似,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真实存在。特别是他们指出的——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崩溃的边缘。
高善文的这一句,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生无可恋的中年人。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当今的中国,时代红利消失,社会财富在年龄结构中的分层越来越明显。
有数据统计过,在上海,一个老年人拥有的一套1000万的房子,他如果变现;其增值的部分,基本上就等同于上海50个年轻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夸张点等于200个贵州年轻人一年的劳动成果。
这个老年人在退休阶段,几乎不需要任何劳动却换取了如此庞大财富,来自年轻人的现在微薄的储蓄,以及未来人生大部分的劳动收入。这种模式是完全不可能持续的。
而更恐怖的是,这一切的假设,还是要建立在所有年轻人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没有消费能力?为什么我们的经济难以走出通缩。付鹏认为这样的财富分配,太不合理!
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创新力不足,社会活力不足,年轻人创业成功几率很低,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也大大下降,风险偏好逐步降低,年轻人都只想打工,或者端个“铁饭碗”。
这就反向强化了对存量的内卷,大家都来考公考编,进入体制,成为国企和央企的一员。在某些单位、机构中,年轻人拿三四千的工资,却要保证退休人员上万的收入,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就算发不起工资,也要先保退休人员的各种津贴。一方面大喊刺激消费,一方面却拥有如此僵化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这样的局面,短期内可能都难以打破。不要再把泡沫很大房产真的当成家庭资产,村里都说了房住不炒,这是强调房子的商品属性,让人加杠杆上车,增加了他们的债务风险,背离了居民收入预期。买房就是投资,别扯什么只是自住,六个钱包只够首付的房子,还可能跌价,烂尾,流动性又不好,真的会死人的。
什么房地产、供应、需求、土地开发、城镇化,扯淡,本质上就是人口收入的债务函数、杠杆函数,接下来没有新的年轻人来支撑这一切,你觉得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作者:陆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