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2日“解放日”临近,市场的神经正被特朗普的一系列贸易动作紧紧攥住。就在过去几天,投资者已经开始“提前感受到”贸易战升温的寒意,美股连续回调,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华尔街投行纷纷下调年终预期。
虽然总统本人尚未公布完整关税清单,但一项最具争议的新政已率先落地:对所有非美制造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项政策被视为特朗普对全球贸易格局“重置”的核心宣示。而投资者真正担忧的是——这可能只是更大冲击的序曲。
巴克莱全球研究主席Ajay Rajadhyaksha在电话会上坦言:“市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波关税的严重性。”他警告,4月2日的反制关税声明,“可能成为市场难以忽视的关键转折点”。
巴克莱已将2025年标普500年终目标从6600点下调至5900点,为华尔街第二低,仅次于最悲观机构。Rajadhyaksha指出,如果最终实施的关税水平高于其预测的15%,美股可能面临进一步调整,甚至拖累经济步入“轻度衰退”。
他说:“我们目前的资产配置,是过去两年半来最防御的一次。”
高盛同样发出警告。该行最新调查显示,投资者普遍预计本轮反制关税落点在9个百分点左右。但高盛政治首席经济学家Alec Phillips指出,政府倾向于“先开高价”,初始关税率可能接近预期的两倍。
他写道:
“政府官员已明确表示,这轮关税本就是‘谈判筹码’,因此会选择高开。”
“类似做法此前在加拿大与墨西哥就出现过,最终虽然下调甚至撤销,但市场短期仍受到显著冲击。”
尽管投资者普遍承认关税可能落地,但真正引发市场焦虑的,是不确定性本身。
Blue Chip Daily策略师Larry Tentarelli认为,过去几周美股的下跌,并非单纯对关税内容本身的反应,而是对“信息真空”的恐慌。他说:
“只要我们获得清晰的关税路径,哪怕是坏消息,市场都可能反弹。”
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市场波动大而方向不明——一方面提前计入最坏预期,另一方面又对“剧情反转”抱有一丝幻想。
4月2日已被特朗普正式命名为“解放日”,外界普遍预计他将在当天公布对等反制清单,并向欧盟、加拿大、日本、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摊牌”。但他是否会开出谈判空间?各方能否迅速回应?这些都将直接决定市场的短期情绪。
从目前各方动向看,市场正陷入一种微妙的“高度紧张但尚未崩盘”的状态——既担心落地,又盼望转机。
无论特朗普最终关税力度几何,这场以“解放日”为节点的市场博弈,背后真实考验的,是投资者对全球政策、对总统意图、乃至对整个宏观框架的判断能力。
华尔街的防御姿态、投行的预期调整,已说明:在通胀高企、地缘紧张的当下,贸易政策已不再是边角新闻,而是市场定价的核心变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