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断抛出扩大新关税的威胁,这一举动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从纽约到新加坡,全球股市都因此泛起恐慌的涟漪。此刻,华盛顿的官员们或许该把目光投向首尔,看看那里正发生着什么。
上周末,韩国、中国和日本举行了五年来的首次高级别经济对话。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扩大关税制度的当下,这次对话的核心主题十分明确:加强地区贸易合作。
各国贸易部长郑重承诺,将 “密切协作,推进全面且高层次的进程”,致力于构建以 “区域和全球贸易” 为核心的三方自由贸易协定。换言之,特朗普向全球贸易体系“新投掷的手榴弹”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混乱,让首尔和东京的官员们慌了神,促使他们摒弃过往的历史恩怨,开始坐下来认真交流。
与此同时,东京方面开始积极与北京接触。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曾经作为日本最可靠伙伴的美国,已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盟友。首尔的态度亦是如此。
倘若特朗普始终坚持他的 A 计划 —— 与中国达成一份 “大交易” 式的贸易协议,构建一个庞大的 “两国集团” 市场,为自己谋求一份急切渴望的经济成绩单,那么这种三边合作的努力很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在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 “解放日” 对等关税之前,全球股市大幅下挫。这一情况引起了特朗普并不希望看到的高度关注。毕竟,特朗普真正在意的是股市的走向。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 2.0 对于股市下跌展现出了更高的承受阈值。近期,他表示其关税制度将设置一个 “过渡期”,目的是让美国经济再度走向辉煌。就像特朗普上个月所说:“过程中会有一点小干扰,但我们能接受。”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需要进行 “排毒”,摆脱对公共开支的过度依赖。
上个月,贝森特指出,华盛顿的对等征税将针对长期对美国设置大量贸易壁垒的 “15国贸易伙伴”。虽然他并未明确指出具体是哪 15 个国家,但中国无疑是其中之一。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美国对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爱尔兰、德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泰国、意大利、瑞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法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存在高额货物贸易逆差。
在特朗普设定的 “解放日”,亚洲市场受到的广泛影响愈发显著。鉴于特朗普释放出的信号复杂且多变,对于谁会处于附带损害区域以及为何处于该区域,他的想法也常常改变,亚洲地区难以确定特朗普在 4 月 3 日醒来后,是会突然改口说 “没事了”,还是会进一步增加关税。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亚洲市场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这种不安情绪甚至延伸到对特朗普团队本周可能采取的战略猜测上,而非下周或者下下周。
以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所释放的混合信号为例。特朗普团队似乎天真地认为,仅仅威胁对中国商品征税(在 2024 年竞选活动中甚至扬言高达 60%),就能让中国政府屈服。他们期待中国政府会提前准备好一份内容广泛的让步清单,以满足 “关税狂人” 特朗普的要求。然而,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他们更期待看到特朗普提出自己的让步清单。在特朗普团队虚张声势之后,白宫迅速将关税提升至 20%。但中国政府立场坚定,既没有做出明确的让步,也没有刻意讨好特朗普,更没有释放出可能让步的信号。在中国强硬回应的当下,特朗普的复仇情绪或正将中国置于危险境地。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成为特朗普满足其自尊心的首要牺牲品。从加拿大、墨西哥到丹麦,各国领导人面对特朗普的挑衅,并未选择低头,而是纷纷予以反击。格陵兰岛对特朗普方面关于该岛的图谋进行了有力回击,巴拿马官员对此则表示不屑。
普京更是给了特朗普沉重一击。几周前,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成功促成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停火,而这是他的前任拜登未能做到的。如今,普京的行动证明了那些警告特朗普不要玩弄地缘政治的人是正确的。这一结果不仅让特朗普的停火美梦破灭,更让他与渴望已久的诺贝尔和平奖失之交臂。特朗普现在 “怒火中烧”,一方面是因为普京让停火希望化为泡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普京戳破了他所谓 “交易艺术” 的神话,让其原形毕露。
在众多世界领导人都对特朗普采取对抗态度的情况下,未来几周,中国身上的 “靶心” 是否会变得更大呢?特朗普很可能会冲动地想要通过更加强硬的手段,向中国展示谁才是主宰。但这样一来,整个亚洲都将陷入危险之中。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那时还是纽约房地产大亨的特朗普,就常用最极端的言辞指责亚洲地区抢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破坏了美国的繁荣。当时,日本成为特朗普怒火的集中发泄对象。商人特朗普常常在日间脱口秀节目中抱怨:“日本有计划地榨干美国,就像吸血鬼一样!他们为所欲为,最终赢得了这场经济战争。” 如今,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特朗普眼中的 “反派”。
特朗普与中国之间似乎正走向激烈碰撞,因为特朗普逐渐意识到,中国并非他所设想的那般容易对付。这使得特朗普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报复力度,包括对 “中国制造” 的商品征收 60% 甚至更高的关税。
华尔街也受到了影响。除了担忧关税增加,投资者们还在试图评估特朗普削减开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与此同时,人们对人工智能股票泡沫的担忧也在加剧,这从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 100 指数近期的大幅下跌中便可明显看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是,流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数千亿美元资金,已经超出了市场对此类设施的实际需求。这直接导致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以及博通、微软、亚马逊、谷歌和 Meta等公司的股价纷纷下跌。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亚洲 41 万亿美元规模经济的未来前景,以及这对美国自身的影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极有可能对亚洲地区的发展造成一代人的打击。穆迪分析公司的经济学家海伦・贝西尔表示:“亚太经济正在为应对美国大范围关税的具体措施做准备。特朗普政府已经对美国的贸易关系展开调查,并且似乎铁了心要加征关税,以抵消他们认为造成不公平竞争环境的任何关税、政策或做法。这除了会对目标国家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将带来成倍增加的代价。该地区的大部分贸易都是以美国为目的地的零部件成品贸易。”
尽管中国在与特朗普的对抗中始终坚守立场,但 2025 年无疑正变得越来越艰难。本周,中国官方PMI指数显示,制造业活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3 月份制造业 PMI 上升至 50.5,达到 12 个月以来的最佳水平。即便如此,法国联合银行高级亚洲经济学家卡洛斯・卡萨诺瓦指出:“支持措施对于维持 2025 年上半年的经济复苏依然至关重要。” 这或许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将再次放宽货币政策,尤其是在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困扰北京官员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变得更大。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 - 普里查德表示,PMI 数据表明,“基础设施支出正在再次增加,而且在面对美国关税的情况下,出口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韧性”。然而,他补充说,2025 年前三个月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会明显低于 2024 年的后三个月。中国领导人已经承诺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以实现今年 “5% 左右” 的增长目标。到目前为止,重点措施包括实施巨额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来刺激家庭消费,以及增加债务发行以支持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2025 年,中国政府将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去年的 3% 提高到了 4%。在努力应对特朗普关税的背景下,这是一次罕见的增长。埃文斯 - 普里查德说:“预算确实为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提供了空间,” 尽管美国的关税 “很快就会开始对出口造成压力”。预计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在未来几个月也将对中国国内制造商造成冲击。
品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由于关税以及美国经济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弱,制造业在第二季度面临下行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口增长会下降多少,以及财政支出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回升,以抵消出口疲软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