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关税只是美债的借口?特朗普为什么没有慢慢加?
关税只是美债的借口?特朗普为什么没有慢慢加?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04-17 10:09
        
重点摘要
这种“你不怕,我就再加码”的策略,恰恰暴露了关税政策的虚张声势。

特朗普高举“对等关税”大旗,声称要通过贸易战重塑美国经济格局,然而,这一政策的真实意图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外界普遍认为,所谓“对等关税”只是一个幌子,其背后隐藏着美国应对巨额债务危机、甚至试图“赖账”的动机。特朗普为何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关税策略,而是挥舞“王八拳”式的大棒?这不仅打乱了保守派智库的节奏,也让全球经济陷入新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从美债危机、关税政策的真实目的以及特朗普的战略失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美债危机:借新还旧的压力

截至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高达36.2万亿美元,其中约9.2万亿美元将在2025年到期,占债务总额的25.4%,约占美国2025年预计GDP的31%。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仅在2025年6月前,就有近6.5万亿美元的美债需要再融资。这些债务多是在利率接近于零的时期发行,而如今美债平均利率已攀升至3.284%,为2010年以来的次高水平。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不仅要面对巨额本金的偿还压力,还要承担因高利率带来的更高融资成本。

形象地说,美国就像一个向全球各国借了巨款的债务人,到了还款期限却发现自己不仅还不起本金,连利息都捉襟见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只能通过“借新还旧”来延缓违约风险。然而,新发行的债券利率更高,这无疑将进一步推高债务成本,形成恶性循环。更糟糕的是,全球主要债权国,尤其是中国,近期开始减持美债,这让美国的债务游戏变得更加艰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推上前台。表面上看,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和减少贸易逆差,但其真实意图更像是以此为筹码,胁迫债权国继续增持美债。换句话说,特朗普的逻辑是:我借了你的钱,不仅不还,还要继续借;如果你不配合,我就用关税大棒威胁你,甚至不排除军事手段。这种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债务讹诈”,试图通过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迫使债权国妥协。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目前仍停留在“口水仗”阶段,高调宣称对中国商品加征54%、甚至125%到245%的关税,对全球其他国家加征10%-25%的关税。然而,这些政策尚未真正落地,更多是一种恐吓手段,意在“敲山震虎”。通过不断放出狠话,特朗普试图震慑中小国家,让它们在债务谈判中做出让步,同时也希望迫使中国等大国继续购买美债,以缓解美国的债务压力。

然而,中国并未如特朗普所愿“服软”。上周,中国减持了部分美债,同时主动让人民币贬值以稳定A股市场,并通过连续出访多国加强国际联盟对抗美国。这种“头铁”的回应让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空,甚至令其气急败坏,扬言进一步提高关税。这种“你不怕,我就再加码”的策略,恰恰暴露了关税政策的虚张声势。

如果关税政策无法迫使债权国妥协,美国将别无选择,只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发货币来应对债务危机。然而,这将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进而推高全球通胀风险。

美元贬值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人民币相对升值可能吸引外资流入A股,提振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可能因美国政策失误陷入衰退,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特朗普的“王八拳”:为何不慢慢加?

按照保守派智库(如贝森特和米兰)的建议,对中国加征关税应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第一年加征20%-25%,第二年提高到60%;对全球其他国家则分别为10%和25%。这种策略旨在避免短期内引发恶性通胀,同时通过逐步加压迫使中国外贸商自行承担关税成本,进而削弱中国经济。

理论上,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可能更有效。以中国外贸商的生存现状来看,面对25%的关税,他们往往会选择降价以保住市场份额。然而,如果第一年让步后,第二年关税骤增至60%,外贸商将因前期亏损而无力再降价,最终导致净亏损甚至破产。这种策略类似于“诈骗伦理”:第一步诱导受害者妥协,随后步步紧逼,直至榨干对方。

然而,特朗普并未遵循这一节奏,而是直接抛出54%、甚至125%的高关税威胁。这种“王八拳”式的打法不仅打乱了智库的计划,也让美国自身陷入被动。原因在于,特朗普的“交易大师”人设驱使他追求短期内的震撼效果,试图通过极端政策迅速迫使对手屈服。然而,这种策略适得其反。当关税威胁过高时,中国外贸商直接选择拒绝降价,美国采购商则因成本过高而弃货。结果,特朗普的“伟大交易者”形象破灭,美国经济反而面临更大风险。

鲍威尔的强硬与美联储的角色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关键人物。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鲍威尔明确表示,美联储将优先防范通胀风险,不会因政治压力轻易降息。他甚至强硬回应特朗普的语言霸凌,强调白宫无权解职自己,美联储只对国会负责。这种态度与其个人处境密切相关:鲍威尔第二任期将于2026年结束,无法连任的他更希望在历史上留下正面评价,因此不会屈从于特朗普的短期政治目标。

回顾鲍威尔在拜登任期的表现,市场曾批评其误判通胀,延迟加息导致通胀失控。直到2022年开始激进加息,通胀逐步回落,鲍威尔才逐渐挽回声誉。如今,面对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胀风险,鲍威尔显然更加谨慎。他深知,降息可能导致恶性通胀,而维持高利率则是对特朗普政策的间接制约。

从更广的视角看,美联储的职能是平衡联邦政府与私人银行的利益,防范货币信用崩溃。作为“最后贷款人”,美联储以通胀和失业率为政策支柱,遵循泰勒法则制定货币政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会推高通胀,而鲍威尔的强硬态度正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经济:擦一把冷汗

对于中国来说,特朗普的“王八拳”反而成为一种“幸运的失误”。如果特朗普遵循智库的建议,逐步加征关税,中国外贸商可能因短期妥协而陷入长期被动,最终导致经济被逐步榨干。

如今,高达54%甚至245%的关税威胁直接让中国企业选择“硬刚”,避免了被“温水煮青蛙”的命运。然而,未来前景仍不乐观。全球经济可能因美国政策失误陷入衰退,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同时,人民币升值可能吸引外资流入,但也可能加剧国内资产泡沫风险。中国需要在稳定国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和应对外部压力的多重挑战中找到平衡。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其说是贸易战,不如说是美国债务危机的“遮羞布”。通过高举关税大棒,特朗普试图胁迫债权国继续增持美债,以延缓债务违约的到来。然而,其“王八拳”式的激进策略不仅打乱了智库的节奏,也让美国自身陷入被动。鲍威尔的强硬态度和中国的不妥协进一步暴露了特朗普政策的空洞。未来,全球经济将在美国债务危机和关税政策的双重阴影下继续动荡,而中国需要以更强的韧性和战略定力应对这一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