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国际政治 >  百年关税风云:美国贸易政策的钟摆之路
百年关税风云:美国贸易政策的钟摆之路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04-23 08:36
        
重点摘要
纵观百年,美国关税政策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高关税时期常引发贸易伙伴报复,导致贸易萎缩,损害自身经济;低关税虽促进贸易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贸易逆差。

美国人这样疯狂的关税,可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过去100年,美国的关税政策犹如钟摆,在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来回摆动,但客观来讲,每一次关税的剧烈抬头,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1922年,刚刚经历过一战的美国,完成了从区域强国向全球工业霸主的蜕变。国运转变下的贪婪,和向霸权更近一步的欲望,让当时的共和党当局,强势出台了《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当时,这份意图扶持美国农业的关税法,使国外农产品,进入美国几乎成为不可能。

当然,这一举措引,也发了当时,全球贸易伙伴的强烈报复。

随后,有26个欧洲国家进行了33次重大关税修订,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非欧洲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来回应美国的这份《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

1927年4月,法国普遍提高了进口关税,但特别针对美国汽车公司,将税率从45%提高到100%,以迫使美国,在丝绸、香水、手工蕾丝等进口方面,让法国获得关税减免。同年5月,国际联盟世界经济会议调停失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小麦进口关税大幅增加。

实际上,这份关税法案并没有让美国捞着多少好处,作为当时最大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国,因为大家集体的关税报复,实际还严重影响了美国产品的出口;

有研究指出,这一时期的美国农民,因关税每年损失超过3亿美元,欧洲国家因一战对美国负有巨额债务,高关税进一步阻碍这些欧洲国家,赚取美元来偿还美元债务,这种经济上的矛盾,也为后续欧洲经济崩溃及二战埋下隐患。

1930年6月17日,面对全球1028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当时的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依然执意的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推高至近60%,也是当时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

据当时总统顾问,JP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拉蒙特回忆,那一天,他几乎要跪下来,恳求胡佛悬崖勒马,别让这项愚蠢至极的法案成为现实,其实胡佛本人对这么极端的关税壁垒,也是心存疑虑的,但因为担心和共和党党内领袖决裂,所以还是毅然决然地,让这部法案落了地。

全球贸易量,在1929-1934年间,锐减至之前的66%,美国经济因出口受限进一步跌入深渊,高关税成为大萧条恶化的催化剂,也促使各界深刻反思,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因此我们看到,这一时期的关税政策,无论是对美国自己,还是全球经济,无疑是一种弊大于利的选择,美国人也很快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

二战后,有了“前车之鉴”的美国,开始积极倡导自由贸易,美国人利用马歇尔计划,肩负起了西方世界,经济重建的重任,出于对抗苏联、巩固西方阵营的战略考量,降低盟友之间的关税,成为了当时的时代选择。

1947年,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GATT),开启了全球关税下降的征程。

此后的时间里,关贸总协定(GATT)的数次谈判,让全球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在1962年,肯尼迪政府凭借贸易扩张法,获权大幅削减关税,推动 “肯尼迪回合”关税谈判,使美国关税在1964-1967年间,平均下降35%。

这个时期的美国,成功从保护主义,转变成了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关税降至历史低点,全球贸易迎来高速增长期,美国出口行业也从中受益匪浅。

但这样的好景不长,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德国等经济体迅速崛起,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制造业,开始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1971年,扭转贸易逆差,成为了当时尼克松时期的重要命题,当年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但随即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盟友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又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然而,这种保护主义势头并没有就此消失,到了里根时期,里根对日本汽车、钢铁等行业实施 “自愿出口限制”,并针对性加征关税,如1987年,美国对日本电子产品加征100%关税,两年后,大量的美资机构,通过金融手段一举做空日本股市和楼市,这样金融+贸易的双重打击下,日本随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同样的事情,很可能在今天也在同样发生,只不过对手变成了中国。

不过,当时的关税措施,并没能阻挡全球化浪潮,美国的贸易逆差依旧持续扩大。

一直到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开始加速,美国经济开始脱实向虚,制造业供应链转移和跨国公司的崛起,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美国开始全力推动自由贸易,以不断减少自己的进口成本。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构建起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零关税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美国开始大力推崇全球化、和低关税策略。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双边贸易额激增。小布什时期虽短暂加征钢铁关税,但因欧盟报复和 WTO裁决迅速取消。这一时期美国关税,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平均约3-5%)。

世界经济也在事实上,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不过,随着中国在这一时期快速崛起,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快速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制造业,到了2016年,维持了45年贸易逆差的美国,单年的总逆差直接来到了5023亿美元,这也直接刺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卷土重来。

纵观百年,美国关税政策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高关税时期常引发贸易伙伴报复,导致贸易萎缩,损害自身经济;低关税虽促进贸易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贸易逆差。

如今,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美国试图借助关税重塑供应链,可国内产业基础薄弱,以及消费者成本上升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政策实施空间,美国关税政策何去何从,仍将在经济利益、政治考量与全球贸易关系的复杂博弈中,探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