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中国经济刺激,需要在时间中产生涟漪
中国经济刺激,需要在时间中产生涟漪
流动的沙 来源: 2024-10-18 06:58
        
重点摘要
是不是对经济刺激政策有点疲乏了?口袋里的钱继续缩水,网友在通缩困境和财务压力下只能靠抖音揶揄自己。

是不是对经济刺激政策有点疲乏了?口袋里的钱继续缩水,网友在通缩困境和财务压力下只能靠抖音揶揄自己,比如“消费降级下6块钱的牛肉能做6个菜”,“抠到香水只搽人中,谁都别想闻”等搞笑段子。

从去年伊始,中央政府旨在恢复经济信心、推动消费增长的一系列经济刺激组合拳似乎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对于消费者,他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到变换,因为任何经济政策都不会是大力丸、回春丹,都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产生涟漪,这也让我们能更好的解读政策刺激下中国当下的经济现状。

首先,中国政府通过了多项政策,包括降息、增加流动性、现金补贴以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试图激发消费热情。在中国,家庭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了145万亿,约21万亿美元,而相比之下,美国仅为9000亿美元。这些储蓄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而消费的引擎似乎正在缓慢的启动,2024年国庆期间,旅游人数和消费支出虽然同比略有下滑,但仍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今年三季度居民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4.8%和6.2%,也好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而随着消费季临近,再叠加最新的政府补贴政策,今年双11的成交额令人期待,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申请了消费补贴。中国家庭并非缺钱,而是缺乏信心和耐心,而他们的恢复需要时间转化为更广泛的消费增长。

虽然消费数据符合预期,但中国经济困局的主要隐忧仍然是房地产。约70%的中国家庭财富都集中在房地产 。与美国的金融市场主导的财富模式不同,中国人更倾向于投资不动产。

而针对新建房、二手房和存量房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正在发挥效果,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开始活跃的迹象。

尽管有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复制美国式崩盘,但考虑到目前中国的不良贷款仅有1.6%,低于2005年3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期间平均值1.7%。所以不会有类似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的“雷曼时刻”。

中央政府在解决房地产的政策方向是长期且宏观的,以前中国式依赖房产并推广到每个省、市、区的做法已经不能继续。市场恢复的步调也不会同步,区域性的差距可能将更明显,政策可能会向大城市倾斜,受益也会更多。这类似于之前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需要的时间会更久。

其次,贸易摩擦仍然是中国外部经济的一个重大挑战。欧美的技术禁令和高额关税,还有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

但事实上,在产业链全球化的今天,这些影响在某些行业并不明显。例如,许多中国电动车品牌已经通过与欧洲本地厂商合作,降低了潜在的冲击。对比欧美政府对中国举起的关税大棒,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却转而支持中国企业,反对欧盟的对华关税政策。此外,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公司通过提高欧洲市场定价,部分抵消了关税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债务水平并不高,这为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提供了空间。而外汇储备超过了3.3万亿美元,也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和增长提供支撑,但如果要把他们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能,就需要时间才能在实际经济数据中得以体现。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的力度仍然不足,恒大危机引发了政府对企业监管的缺失甚至放任的担忧,需要更大力度进行改革。而对比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的4万亿,目前的货币支持政策太过保守。

此外,结构性问题、收入不平等和地方债,都可能制约经济的的复苏和增长,特别是为了化解地方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中央政府在2023年2.2万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1.2万亿债务限额支持。这种类似兜底的财政支持传递的是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信心。从长期政策导向来看,这是积极且可预期的。

所以,回到开头的那些问题,中国政府并不是不想解决,而是一时半儿没有更好的办法,面对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重塑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只有市场先复苏和活跃起来,才能传导到消费端并提升国民的获得感。

相关资讯
标签: 中国经济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