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社交平台上流行过不少有趣的网络用语,他们大都是在表达某种社会性情绪或感受。
比如“躺平”——用来形容中国年轻一代在高压经济环境中选择低质量的但轻松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拼搏的生活态度;还有“润学”——指一些年轻人为了享受其他国家的一些福利,选择用逃离(移民)国内环境的一种说法,因为润和英文run谐音,所以被年轻人嬉称为跑路。
不过,当下最能触动我们的一个词是“内卷”,这个词本来是个动词,描述的是在社会资源不足,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的情况,年轻人不得不通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非自愿”的被动竞争来获得社会认可。
但事实是:“内卷”表达的是中国社会或经济活动中回报递减的挫败感。在经历过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许多千禧一代和 Z 时代感到,他们父母曾经拥有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而努力工作也不再能保证回报。
从拼多多到直播带货,从职场竞争到满大街的折扣店,“卷”几乎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哪怕是某些高科技领域(如太阳能光伏、电动车),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价格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受伤最严重的就是普通打工人。
毫无疑问,这是现状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谁都不希望“内卷”这一概念变成一种社会认知,而且在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整治“内卷式”竞争。2024年似乎好了一些,但对于打工人来说,该卷还得卷。
2023年6月,中国16-24岁失业率创下21.3%的历史新高后,政府暂停了相关数据的发布。后来,官方以修订后的方法重新公布数据,显示城市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7.1%。而今年8月,这项数字升到了18.8%。
2020年,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手持笔记本电脑做 PPT 的照片引发网络讨论,很快他很快被冠以“清华内卷王”的称号。那个时候,“内卷”是竞争,是努力,是奋斗。
但4年后,“内卷”表现了中国激烈竞争环境中的高压状态,以及喘息的无望。特别是在三年疫情后,许多人感到身体上和经济上都被困住了。
2023年,“内卷”在互联网行业被完全具象化了。很多工作多年的程序员被辞退,而更多的毕业生难以在盈利的行业找到工作。而2021年的“双减”政策则导致1000万人失业,直接重创了一个此前曾是年轻毕业生重要就业选择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