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OpenAI通过直播和博客宣布,GPT-4o正式内置图像生成能力,用户可直接在ChatGPT中生成高质量图片。这一功能在2024年5月GPT-4o发布时已被预告,但直到本周才全面上线。
GPT-4o的图像生成采用“自回归”技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像素绘制,与传统扩散模型(如DALL-E)截然不同。这种方法让它在渲染复杂指令和图像内文字时更为精准。网友们疯狂测试其极限,有人将日常自拍“吉卜力化”,有人重现经典迷因,甚至还有人用它设计商业logo。
网友晒出自己用GPT-4o 的各种P图:从宫崎骏风格的猫咪肖像到重现美国历史事件的动画场景。GPT-4o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短短几天,X上相关话题的讨论量突破百万,热度持续攀升。这款多模态AI的惊艳表现迅速引爆全球关注,从X平台的迷因狂潮到科技论坛的深度分析,GPT-4o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AI的期待。上线不到 72 小时,面对,OpenAI 的 GPT-4o 原生图像功能终于扛不住了。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在X上感叹:“我们的GPU都快被玩熔了!”由于需求过高,免费用户的功能上线已被推迟。
GPT-4o生图,为什么这么火?
从X平台的迷因狂欢到用户自制的动画短片,GPT-4o的原生图像生成能力让全球粉丝得以将日常照片、经典场景甚至历史瞬间转化为吉卜力标志性的梦幻画风。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惊人潜力,也引发了对文化传承与技术伦理的热烈讨论。
OpenAI此次更新让GPT-4o不仅能生成高质量静态图像,还能处理动态视频片段,内置的图像生成工具更是直接支持风格化输出。发布当天,用户便发现其对吉卜力风格的复现尤为出色——柔和的色调、细腻的手绘感以及充满想象力的背景,无不令人联想到《千与千寻》《龙猫》等经典作品。短短24小时内,X上涌现了数十万条相关帖子,从“吉卜力版唐纳德·特朗普”到“天安门广场坦克人的动漫化”,创意层出不穷。甚至有日本网友戏称,已用GPT-4o制作了一部“AI宫崎骏短片”,令人忍俊不禁。
吉卜力风格的流行并非偶然。作为由宫崎骏等大师创立的动画传奇,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 )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影响了全球几代观众。如今,GPT-4o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这一风格的再创造中。用户上传家庭合影、宠物照片,甚至经典迷因如“分心男友”,几秒钟内即可生成吉卜力化的版本。社交媒体上,品牌如Zomato和Swiggy也加入热潮,将广告素材改编成吉卜力风格,引发广泛互动。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甚至将自己的X头像换成了吉卜力版自画像,并调侃道:“十年磨一剑想治癌症,结果大家只关心我变吉卜力 twink。
不止图片可以吉卜力化,连视频都可以吉卜力化了,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作者花了250美元的Kling点数和整整9个小时,把《指环王:护戒使者》的预告片重新剪辑成了充满吉卜力风格的视频!
然而,这股热潮并非没有阴影。宫崎骏本人曾于2016年公开抨击AI动画,称其为“对生命的侮辱”,并表示绝不会将技术融入创作。如今,GPT-4o明显复现了吉卜力风格,引发了版权与伦理争议。虽然美国法律中风格模仿不构成侵权,但许多粉丝质疑OpenAI是否未经授权使用了吉卜力作品训练模型。X上有用户感叹:“宫崎骏一帧一帧画出的灵魂,如今被AI轻松复制,他会怎么想?”此外,艺术家群体担忧,这种技术可能进一步挤压人类创作的空间,使独创性被批量生产稀释。
GPT-4o引发的吉卜力热潮无疑是AI技术与流行文化交汇的生动案例。它既展现了技术赋能个人创意的潜力,也暴露了文化传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张力。对于热爱吉卜力的粉丝而言,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但对于创作者和文化守护者来说,它敲响了警钟——当AI能轻易“吉卜力化”一切时,那份手工艺的温度是否会逐渐消逝?或许,正如宫崎骏所言,真正的艺术是对生命的尊重,而非单纯的复制。这一热潮的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