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比较火的话题——AI Agent,也就是人工智能体。AI助手、它一种能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像人类助手一样的智能系统。
简单比方,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哆啦A梦》里的机器猫,能陪你聊天、帮你做事,甚至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那种助手。
春晚的时候,我看到宇树科技公司直立行走机器人的转手绢舞蹈,动作流畅,整齐划一,据说,他们还有四足机器人,能跑能跳,甚至还能翻跟头,真的了不起!
随后,我看到一些幕后花絮,每个机器人退场的时候,都有一个人拿着遥控器一样的手柄,据说,即使不用遥控器,它们做动作也是一段预先写好的程序在指挥。
而且,现在,宇树科技的开箱视频越来越多了,几乎全都是翻车。
这些机器人并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就是不会自己“想”去做这些事,而是被人操控着完成的动作。这让我想起了早年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那些经典的机械狗视频——技术很牛,但本质上还是“听指令行事”。
这让我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机器人,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或者说,他们是大号遥控玩具,还是机器人助理,怪不得有人说,目前家用机器人是“伪需求”。
毕竟,如果只是做复杂动作,工业机器人早就做到了,比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效率高、成本低,已经在生产中大放异彩。还有就是送餐服务的机器人,酒店里,我们经常看到,但是,他们只能够完成单一的任务,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像人一样的助手,能自己观察、判断、解决问题,那光靠遥控和程序可不够。
这时候,AI Agent的概念就出现了。AI Agent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
AI Agent,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工智能装进机器人或者系统里,让它不仅会“听话”,还能“自己想办法”。比如,最新特斯拉展示的Optimus机器人,能调酒、跟人聊天,还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背后支撑它的,很可能就是一个AI Agent。它不再是完全依赖预设程序,而是能根据环境和需求,实时做出反应。这才是我们期待的未来——一个真正自主的智能助手。
那AI Agent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它的核心在于“自主性”和“个性化”。想象一下,你家里有个AI助手,它能看你今天心情不好,主动给你泡杯咖啡;或者你工作忙不过来,它能帮你整理邮件、安排日程。这种“懂你”的能力,才是AI Agent的杀手锏。相比工业机器人帮我们生产,AI Agent更像是帮我们生活、帮我们思考的伙伴。
3月,中国首款AI Agent 产品,“Manus”横空出世,这两天开始可以订阅商用了,月费39美元的可获得3900积分,最多可以同时运行2个任务,而高阶版本的Manus Pro,每月收费199美元,可获得19900积分,最多可以同时运行5个任务,同时支持使用高投入模式和其他测试功能。Manus 不只是聊天机器人,而是能自主完成任务的助理。比如,你要规划一下日本的旅游,你把时间和预算给他,他会帮你做计划,做攻略。你如果要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一个报告,你时间来不及了,也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它,它帮你找资料,撰写报告给出PPt。当然,你的老板知道了,他也可以用这个来完成他要的任务,而你这时候会不会有危机感,你的价值被一个月付200美元不到的人工智能助理给替代了。
我希望, 他们早一点和宇树机器人公司合作,把这个AI Agent,放进机器人的大脑里,早日做出,我们想要的多啦A梦。
就像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它不仅可以自主的直立行走,手指非常灵活,甚至可以帮你调酒,据说宇树机器人拿一个苹果都拿不起来。不知道,他们的AI Agent技术有没有成熟,期待他们早点量产上市。我相信,随着AI技术进步,算力提升,AI Agent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近生活。
未来,也许你家会有个AI Agent,不仅能陪你聊人生,还能帮你干家务活;公司里可能有个AI助理,帮你处理繁琐的文件,这种智能化的生活,才是我们期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