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第九个月下降,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保持不变,突显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恢复需求和重振增长方面面临的挑战之深。
周一公布的通胀数据令市场预期失望,这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可能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维持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我认为今天的数据实际上低于预期,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方程的消费部分——它实际上进入了通货紧缩区,”增长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周一告诉CNBC。
“现在,我认为政府仍在讨论如何最好地帮助经济,”洪灏说。“在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将比第一季度强劲,是因为基数较低,因此我们不太可能看到经济立即得到拯救。”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8%。这比路透社调查预测的年降幅5.0%要弱,而5月份的年降幅为4.6%。6月份的年度降幅是中国连续第九个月下降,也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凯投宏观的黄志春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生产者价格疲软“可能部分归因于较高的比较基数,因为一年前俄乌战争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 PPI通缩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有所缓解,部分原因是基础设施支出应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他补充称。
受猪肉价格下跌7.2%的影响,6月份年度消费者价格通胀持平,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上涨0.2%,也低于5月份0.2%的涨幅。6月份的月度消费者价格通胀下降了0.2%,低于预期的持平增长,并延续了5月份0.2%的降幅。这是中国股市连续第五个月下跌。
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通胀率6月份为0.4%,而5月份为0.6%。
Capital Economics的黄志春表示,"燃料价格下跌是近期整体通胀低迷背后的关键因素,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减弱。"“因此,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整体通胀率将升至1%左右。但这仍然是温和的,不会限制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放松政策的能力。”
中国央行在8月份放松了利率,并在6月份开始了另一轮降息。
在6月底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会议后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中国人民银行承认,需求疲软和增长乏力是经济复苏乏力和不平衡的原因。中国人民银行还重申,货币政策应该“精准有力”。
政策支持
中国不断下跌的物价可能会加剧市场对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出台一系列更有意义的政策措施的预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通常会在会议上评估中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
这将在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以及工业生产、就业、零售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月度数据——于7月17日公布之后发生。
6月份货币供应数据定于周二公布,贸易数据定于周四公布。
据中国政府公布的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上周四召开了一次经济形势研讨会,旨在向几位经济学家征求意见。
李强总理承诺出台有针对性和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及时实施,稳定增长,确保就业,防范风险。
他还强调了有效的政策组合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有针对性、协调一致,及时出台和实施政策措施,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
中国国务院于6月中旬承诺,将及时出台“更有力的措施”,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然而,电动汽车行业——包括汽车、电池充电站和电网——是迄今为止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最具体刺激措施的唯一领域,主要形式是延长税收减免。
国务院还承诺将采取措施促进家庭用品消费,但没有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