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4.4%。
2、根据Wind资讯获得的官方数据,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为1月份以来最高。
3、第二季度的数据促使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通货紧缩--即物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的风险正在增加。
周三,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7月份CPI同比下降0.4%,略好于预期,这是自 2021 年初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
7 月份通胀数据,较 6 月份略有改善,与6月份环比上升0.2%。
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4%,好于6月份5.4%的降幅,PPI同比差于路透社民意调查预测的4.1%。
上图显示:中国CPI数据走势 来源:Wind
Pinpoint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数据发布后表示,
CPI和PPI均处于通缩区间,由于内需乏力,中国经济动能继续减弱。
CPI通缩可能会给政府带来更大压力,迫使其考虑采取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来缓解这一挑战。
中国人的主食--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6%,导致了7月份CPI的整体下降。旅游价格同比上涨了13.1%。
根据 Wind 资讯获得的官方数据,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0.8%,这是自 1 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
JLL 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研究主管彭勃(Bruce Pang)表示,生产者价格(PPI)的同比涨幅可能会先于消费者价格指数。
他预计,未来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受到猪肉价格下降和高基数效应的拖累,而核心 CPI 可能会逐步上升。
消费需求低迷
疫情过后,国内需求持续低迷。6 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季度的数据促使几位经济学家警告说,通货紧缩的风险正在增加,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会持续下降。
中国央行正式回击了这种担忧,并表示预计消费价格将在7月份下跌后回升。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预计,今年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增长 0.5%,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下降 3.5%。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路易丝-卢(Louise Loo)周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第二季度的需求疲软可归因于中国在疫情期间相对有限的需求方刺激政策、多年的监管紧缩政策以及持续的房地产调整。
Loo说,中国政府选择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而不是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是一个 "积极的发展信号"。
中国周二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海外和国内需求均大幅下滑。
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4.5%,按美元计价的进口下降12.4%,均低于分析师预期。
进口大幅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但据鲁毅智估计,实际进口量下降了约0.4%。
中国将于8月15日公布7月份的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和其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