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9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同比持平,而工厂出厂价格的年降幅则连续第三个月放缓--这表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 "清零"政策后的复苏并不平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持平,低于路透社调查的预估中值,即环比上涨0.2%。与 8 月份的 CPI 环比上升了 0.1%,是三个月来的首次环比上升。
统计局在另一份声明中称,9月份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和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攀升0.8%。
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5%,低于预期的下降 2.4%,而 8 月份则下降了 3%。不过,出厂价格的降幅是七个月来最小的。
周五公布的通胀数据可能会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濒临通缩的担忧。尽管9月份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但按年率计算,仍是连续第12个月下降。
品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
CPI通胀率为零,表明中国的通缩压力仍是经济面临的真正风险。
如果没有财政支持的显著提振,内需的复苏并不强劲。房地产行业放缓对消费者信心的损害继续拖累家庭需求。
尽管大量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但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仍具有相当的针对性。中国最大的两家房地产开发商持续的债务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食品价格疲软
食品价格疲软严重拖累了9月份的消费价格,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是由于去年食品价格高企所致。
周五,官方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2%。
尤其是中国人饮食中的主要主食--猪肉的价格上个月比一年前下降了22%。这是因为牲畜和肉类价格合计下降了 12.8%,新鲜蔬菜价格下降了 6.4%。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称,服务业通胀率为1.3%,创19个月以来新高。
这表明,中国的低通胀率主要不是因为国内经济疲软,相反,这似乎与工业产能过剩有关,因为全球商品需求的普遍繁荣已经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