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高达104%的全面关税正式生效,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陷入动荡。亚洲主要股市普遍下跌,日经指数下挫3.93%,韩国 KOSPI 跌破2300点,马来西亚 KLCI 指数再创新低,一时间,全球投资者对中美新一轮贸易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深感不安。
然而,就在市场普遍悲观的情绪中,中国股市今日却上演了一场“逆势而上”的戏剧性表现。虽然开盘时受到消息和外围市场拖累略有下行,但很快便震荡走高,其中航空航天、国产替代、科技、农业等板块强劲反弹,沪指最终收涨1.31%,北证50涨幅更超过10.27%。
中国股市为何在特朗普关税正式生效之后表现出惊人的韧性?这背后,既有短期博弈的市场逻辑,也有中长期政策与结构调整的战略支撑。
首先,从市场逻辑角度来看,农业板块的强势最近几天的表现尤为突出。北大荒、美农生物、万向德农等股价集体上涨约33.2%至103.09%。
投资者普遍预期,美国农产品因关税上升将逐渐失去中国市场,而中国国内农业企业将因此扩大市场份额,迎来替代性增长。这种“以关促需”的逻辑使得农业股成为市场避险中的强势板块。
其次,中央汇金等多部门在关键时刻出手增持 ETF,再度释放“国家队护盘”的明确信号。4月8日尾盘涌入的大量买盘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底部的信心。
虽然汇金的增持对股市的长期影响有待观察,但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其政治信号意义更加重要:即中国政府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态度是坚定的,同时验证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催动远强于外部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中美脱钩的风险,但随着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逐年降低,使得新一轮关税冲击并未在市场层面造成巨大的抛售恐慌。
成交量温和放大的同时表示资本市场对 A 股的低估值的认可。受此影响,恒生科技今日也涨超2.79%,其中南向资金狂买300亿港元,创下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记录。
不过银河证券也指出,关税短期内对某些出口依赖型行业会构成压力,但内需修复、政策宽松与结构调整对A股的影响可能更大。换言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随着对外贸易政策的脚步,逐步摆脱对外部变量的过度依赖。
而在全球资本视角下,也不乏乐观声音。新兴市场投资教父马克·莫比乌斯表示,虽然美方提高关税在短期内可能令市场动荡,但中国或许才是这场冲突中最终的赢家。
他指出:“中国正通过政策支持、货币稳定和产业升级来减缓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长期来看,中国将借机加速产业链本地化,从‘世界工厂’转向‘全球创新中心’。”
莫比乌斯甚至预测,若美股因利率与地缘风险走低,而中国经济维持5%左右的增长目标,那么到年底沪深300有望跑赢标普500,这一观点也正在被部分国际投资者接受。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成为中国抗衡关税冲击的另一大支柱。尽管外界对人民币贬值的猜测不断,例如某投行甚至给出“有75%概率出现大幅贬值”的判断,但中国央行目前仍维持人民币在7至7.4的波动区间,意在遏制市场恐慌,防止资本外逃。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市场开始相信人民币会持续贬值,那不仅不是武器,反而是金融自杀。”在全球货币环境高度敏感的当下,汇率的稳定与政策的可预期性,正是中国保持市场韧性的关键基础。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初衷是打压中国制造、重振美国工业,但其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需求可以靠印钞票催生,但供给能力却必须长期积累。”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仍是唯一能在规模、效率、成本与创新能力上同时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大国。这意味着,美国提高关税虽然短期内制造压力,但长期看却将倒逼企业加速本地企业布局,而中国供应链上的优势可以推动中国股市中的高端制造、新能源、AI、机器人等板块估值的提升。
从今日中国股市的表现来看,特朗普的104%关税似乎激发了中国市场内部的韧性与外部的信心共振。但这种积极的效果是资本市场的偶然现象还是一个拐点的开始仍有待观察。但今天我只想说一句话:4月9日,这一仗打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