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凭借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持续引爆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平台引发了热情的讨论。
影片延续并深化了第一步的核心主题,即“我命由我不由天”。目前,哪吒2的票房已突破60亿元,打破了17项影史纪录,目前是2025年全球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上延续了前作,更通过丰富的隐喻,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引发了观众的共情。目前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观众评论集中于“悲情的申公豹”“爱美却无害的石矶娘娘”“只求温饱的土拨鼠”等关键词。
影片中,哪吒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姿态,勇敢地挑战命运,追求自我认同。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当踏入社会,面对社会与职场的复杂生态时,才发现自己并非那个无所畏惧的英雄,而更像是申公豹。
申公豹一心想要融入阐教,获得认可,却始终被边缘化,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们在公司中兢兢业业,却难以突破天花板,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相反,那些生来就不需要怎么努力的既得利益者着却掌握着“天庭”的最高统治权。
更为严峻的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理想,成为每日为温饱奔波的“土拨鼠”。
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日复一日的工作,就像电影中的土拨鼠仅仅为了一日三餐,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还被“天庭”的统治者视作妖孽和“成仙”之道的考验。这种状态令人感到无奈和迷茫,但却是当下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哪吒2》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巧妙地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融入其中,引发观众的共情。影片中,阐教象征着传统体制和权威力量,他们制定规则,掌控资源,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个体进行打压和排斥。
哪吒和申公豹的遭遇,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哪吒的反抗精神,代表了对传统体制的挑战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而申公豹的屡屡受挫,则反映了在权力体系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力。
影片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深刻地抓住了当下社会的情绪。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价值。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平衡社会问题和普遍的故事讲述。
它呈现了一段英雄之旅,既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故事特色,又隐喻了当下社会普遍的人性。这为《哪吒 2》在不同的观众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连接不同体验的叙事桥梁。
根据导演饺子的透露,《哪吒3》已经处于剧本创作中,故事会如何发展令人期待。不过网友已经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因为根据电影彩蛋,孙悟空、截教的通天教主可能会登场,一个大闹天宫挑战天庭的权威,另一个可能会成为对立面去挑战即有的秩序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