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西方市场是不是快起立致敬了?德意志银行在他的最新研报中用了这样的一个标题:China Eats the World。
这在华尔街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相信自己在全球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中国不过是低端制造的代工厂。这种观点美国人说了很多年,也宣传了年,说得他们自己都坚信不疑。
这也是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误解:认为中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美国可以轻而易举从经济层面彻底遏制中国的发展。
但德意志银行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相信现在的中国更像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正在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攀爬。而且,这个过程还受到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的影响,进程正在加快。
德银研报指出,2025年中国 GDP 增速预计为4.8%,2026年为4.6%,而这一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的增强、财政刺激政策以及消费信心的恢复。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增长已陷入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5年美国 GDP 增速仅为1.5%左右。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率已超过30%,而美国的影响力则在下降。
其中德银重点强调了中国全球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不仅在低端制造上占据优势,更是在新能源车、高端制造领域全面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对西方形成冲击,DeepSeek 的推出以更低成本、更高性能吸引全球企业级别的应用市场,令美国的 OpenAI 和谷歌倍感压力。此外,中国在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越除印度外的全球总和,这种人才储备让中国的科技创新保持长期竞争力。
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也是美国自信心幻灭的另一个领域。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科学论文的被引次数首次超过美国,中国科研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攀升。然而,美国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仍然沉浸在过时的“科技霸权”幻觉之中,未能有效调整策略。
而在关税方面,德银指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仅占 GDP 的0.5%。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出口占 GDP 的比重已经降至3%,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从2018年至2023年翻倍增长。
这表示,中国已将21亿南亚人口和14亿非洲人口纳入其市场版图,当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每年超过20%。这意味着,中国的贸易重心也已发生变化,外贸不再依赖美国市场。
不过,德银的这份研报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有些过于乐观,它认为:中国经济的问题比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少得多,而且通过近几年的调整,实体经济几乎不存在泡沫,金融市场更没有泡沫,中国市场是被低估的。并坚信,如果中国放款管制,全面金融自由化,那么在可见的将来,中国资产将会被重新定价。
整篇研报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中国正在复制二战后美国的经验,即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扩大产业人才储备和推进科技产业政策落实来实现其大国目标。而美国现在就像是二战前的欧洲——科技实力最强的欧洲,但对美国严重低估,并未即使调整其竞争策略。而这一幕是否会在 DeepSeek 和 OpenAI 之间再次上演?引发关注。
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建议中国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必须彻底且全面的拥抱全球资本,才能真正重塑中国的全球经济格局。不过考虑到地缘政治摩擦可能会压制市场情绪,财政刺激不及预期。全面市场自由化的进程可能在一个可见的未来都难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