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手持尚方宝剑发誓要削减政府开支2万亿,这下被他抓到个大的,一年花掉纳税人400亿美元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它的英文名拆开是 US-AID,美国援助,确实美国政府对外援助拨款一半给了这家机构。
如今,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招牌被拆除,它的办公大楼已被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接管。这个1961年由肯尼迪总统一纸行政命令建立的机构,撒了64年的钱,终于被终结了。国际开发署本有10,000多名员工,如今只留了294人,大部分人要卷铺盖走人了。
不光是在美国国内的总办公楼的牌子被拆,他们在海外,60多个国家的办事处也要撤掉了。 而且,被他们资助的当地组织也要从此断粮了。
说到,USAID撒钱,真的是大方啊,据说他们请安吉丽娜朱莉去一趟乌克兰,不到一个星期,支付她2000万美元!如果请她拍电影,片酬最高记录也不过2000万!!
这类事情随着政府效率部对他们的审计,他们背后的贪腐,滥用资金,耍政治手腕影响美国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国际开发署被指责「为政斗的工具」,因为他们的钱大量被用来资助一些“反川”媒体 。据无国界记者网站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了6,200多名记者,707家媒体机构和279个“媒体”非政府组织。这些媒体都在推动特定的政治议程。根据网上的一些爆料,美国国际开发署曾给某些媒体提供资金,而这些媒体,随后转而批判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例如,一贯反对特朗普的美国《政治》网刊从USAID等美国政府机构获取了3430万美元;全球最大通讯社美联社虽一向标榜独立,却也拿到1950万美元,甚至被讥讽为“没脸社”;左媒旗舰《纽约时报》更是获得超过5000万美元;英国两家左媒也未能幸免,路透社拿到900万美元,BBC拿到340万美元。想想看,纳税人的钱该用于改善他国的生活,如今却沦为政治斗争的资本,这叫缴税人,情何以堪了。
第二:人道援助的黑洞
USAID在巴勒斯坦、乌克兰、阿富汗等地开展了大规模援助工作,初衷虽好,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这些援助资金频繁被指控遭恐怖分子挪用,用于购买武器;当地官员也趁机中饱私囊,甚至连美国自身人员也被指卷入贪污事件。更为糟糕的是,免费发放的物资扰乱了当地市场价格,让受灾地区的民众处境雪上加霜。美国政府问责局(GAO)以及USAID自身的审计报告多次提及援助资金管理不当问题。例如,有报告指出,在一些冲突地区,援助资金可能被哈马斯、叙利亚武装分子等恐怖组织利用。像NBC News和The Guardian等媒体,就报道过援助资金在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地被武装分子或当地官员贪污的情况。
第三,充当颜色革命的糖衣炮弹 美国推行“颜色革命”战略,通过资助国内外反对派,企图促使他国政治体制变革,这一行为常常在相关国家内部引发动荡与分裂。在利比亚、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USAID支持的反政府力量与抗议活动直接导致了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这种外交策略被众多学者批评为“隐性干涉”,表面打着支持“民主改革”的旗号,实则妄图推翻别国的民选政权。近年来,几乎所有发生“颜色革命”的地区和国家都能看到USAID的身影,它通过对反对派和反动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他们的政府施压,斡旋,以此左右和干预他国的政治走向。
第四:疫苗与病毒研究饱受争议 在全球健康领域,USAID资助了众多病毒和疫苗研究项目,其中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合作备受瞩目。有人甚至怀疑,这次合作间接导致全球Covid大疫情 。此外,疫苗问题也争议不断,比尔盖茨和USAID在疫苗上深度合作,他推荐的辉瑞RNA 疫苗,很多人出现血栓,甚至导致死亡。尽管这些关联性仍在讨论之中,但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USAID资金使用的质疑。
第五点,大力推动各国DEI,所谓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 USAID在DE投入大量资金,例如:150万美元用于“推进塞尔维亚工作场所和商业社区的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7万美元用于在爱尔兰制作一部“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音乐剧”;4.7万美元用于哥伦比亚的一部“变性歌剧”;3.2万美元用于秘鲁的一本“变性漫画书”;200万美元用于危地马拉的性别转换和“LGBT激进主义”。这些资金流向令人费解,也引发诸多争议。 第六点:效率低下的臃肿机构 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决定将USAID从14,000名员工缩减至仅294名,这一举措强烈暗示了之前该机构在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上存在严重问题。多篇文章和政府报告指出,USAID庞大的机构结构导致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效率低下。如PolitiFact的分析显示,仅有极少部分资金直接用于地方项目,大部分资金通过国际组织或美国公司间接执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综上所述,USAID的种种行为令人震惊。纳税人的钱本应花在关键之处,如今却被用于政治斗争、滋生贪污腐败、资助令人匪夷所思的DEI项目、投入存在争议的研究,以及维持一个庞大却低效的官僚体系,实在是对纳税人的极大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