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一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特朗普对着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正在考虑为汽车企业提供一些豁免,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把零部件从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转回来,在美国制造。”
短短一句话,直接把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的股价从日内低点拉升至盘中高位。
在贸易政策风向混乱如迷雾的当下,这一幕就像一场熟悉的老戏重演,总统嘴里含着糖,手上还拿着锤子。
车企为何如此紧张?
几周前,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所有整车进口加征25%的关税,对零部件的关税最迟将于5月3日生效。
对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不是别人家的战争,因为哪怕你是美国造,也逃不过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大部件来自墨西哥,小零件甚至要从东南亚进货。零部件关税一来,整条链条成本暴涨,利润瞬间蒸发。
于是,底特律三巨头(福特、通用、Stellantis)开始紧急游说,你加整车税我们认,但能不能放过配件?不然我们不仅挣不到钱,还得裁人、发盈利预警。
他们不是在要价,而是在求生。
一句我在考虑,为何股价就反弹?
因为在特朗普的关税游戏里,口风的转变就足以引爆一轮行情。特朗普说的话非常典型:
“我不改主意,但我是个很灵活的人。”
这就像是在给市场打了一个模糊的强心针:你别急着跑,也许这刀砍得不那么重。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针对中国的125%消费电子关税,他就特意豁免了苹果,又当着镜头说我刚帮了库克。
现在,汽车公司听到了类似的口气,自然也开始解读空间:是不是零部件要缓一缓?是不是某些品类能谈豁免?
于是股价就跟着上去了,不是因为基本面好转,而是因为“最坏预期松动”。
但灵活的代价下,是极度的不确定性。从半导体、手机、家电,再到汽车和医药,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被特朗普式关税搅得人心惶惶。
他口中提到的下一批加税目标是什么?
“我很快会推出针对药品进口的关税。”
这句话,又把医疗板块吓出一身冷汗。
而这种“放风-示好-再下狠手”的节奏,让企业无所适从,要不要现在就转移供应链?要不要干脆囤货?要不要赌一把能被豁免?没人知道。
这正是特朗普擅长的谈判模式,先制造极端不确定,再给出一点灵活性,让你主动妥协。
投资者该怎么看这些松口信号?
第一,建议不要把放话当成政策落地,华尔街更看重法案文本而不是口头承诺。
第二,松口不是放水,而是缓兵,短期能缓解情绪,但不改长期政策压制结构。
第三,结构性受益股更稳健,如 AI 相关公司(英伟达、苹果)有豁免支撑,短期相对安全。
第四,汽车股反弹空间受制于中期零部件成本压力。
第五,药品与医疗板块需警惕下一个靶子,特朗普言明将出手,潜在黑天鹅需特别关注进口依赖型药企。
特朗普最擅长的,就是在灵活与强硬之间来回横跳。这不是朝令夕改,而是一种战略模糊,让所有人都得盯着他动向,被迫提前反应。例如车企忙着换供应商,科技股在走钢丝,药企刚刚被盯上,全球制造业像踩在钉板上跳舞。
这时候,市场涨跌不是取决于政策本身,而是对不确定的预期是否放缓。有时候,哪怕只是一句我正在考虑,也足以带来一次反弹。但记住,缓兵之计终究不是撤兵。下一刀,可能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