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特朗普不了解美国历史,以史为鉴吗?还是说,这次关税战、贸易战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目的?
1929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被一名叫做威尔斯·霍利的美国众议员提出,法案内容,是将两万多种进口的商品和关税,提高到美国当时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份法案,在被时任总统胡佛签下,并于1930年生效后,美国当年出口暴跌61%,美国国内失业率飙升25%,工厂倒闭,经济一片惨淡,道琼斯指数一年内狂跌了40%;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席卷全球,史诗级的经济大萧条,在当时愈演愈烈。
100年后,特朗普的2.0时代,历史又一次按下了重播键,这份在Excel表格里炮制出 “对等关税”,对全球国家挥舞关税大棒,全球贸易链再次面临了撕裂的风险。
当然我们对比来看,特朗普难道是傻吗?不知道背后的代价?现在游行示威人群遍布全美,美股一周蒸发6万亿美元,美国养老金账户价值,直接回到五年前,无论是市场还是媒体,对于他的愤怒和谩骂,已经到达了顶点。
当然,从逻辑上来看,川普不可能不懂历史,衰退也不可能简单的重演。 因为对于特朗普而言,关税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更深层的真相藏在美元潮汐的周期里。 美联储通过加息缩表制造美元回流,而特朗普的关税战,就是这场金融收割的完美助攻。
特朗普的政策,精准打通了贸易、到产业、再到金融的资本回流路径:
1、关税驱动供应链重组首先对制造业的关键领域,例如汽车、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加征关税(如汽车零部件 25%),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例如,戴尔刚把25%的笔记本电脑产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现在越南又面临46%的对等关税,戴尔又只能重新宣布,考虑在美国本土建厂。这种 “关税驱赶 + 成本倒逼”的模式,确实能直接推动部分制造业资本回流。
2、财政政策引导资本流向更绝的是美国财政政策的配合。马斯克领导的 DOGE 部门在政府裁员10万人,政府开支砍掉1万亿美元,削减政府开支的同时,特朗普将1万亿美元军费投入军工复合体,通过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的订单释放,将财政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军工股成为2025年美股表现最佳板块(涨幅超 30%)这种 “勒紧裤腰带扩军备战” 的操作,既制造财政紧缩的假象,提升美元本身价值,又通过军工复合体的扩张吸引资本注入。
3、金融市场的制度性优势美国通过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具流动性的美元资产池,利用这次关税战制造的恐慌,特朗普已经把现在美股的估值,下杀到足够便宜。2025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美股规模达38万亿美元(占总市值 42%),美债外资持有比例达32%。关税战引发的市场动荡中,低价的美股很可能再一次成为资本的 “避险锚点”。美债方面,尽管美国政府债务已经达到35.46万亿美元,但通过 “财政纪律+关税增收” 组合,短期缓解了债务违约担忧,继续巩固美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