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房地产 >  开发商财务困境愈发加深,中国房地产行业仍未触底
开发商财务困境愈发加深,中国房地产行业仍未触底
陆一夫 来源: 2024-12-24 02:57
        
重点摘要
中国一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开发商,因潜在的违约风险,近期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香港的老牌开发商正积极与贷款机构协商贷款发放事宜,而另有一家开发商则在尝试出售其位于北京的一座标志性购物中心,尽管该购物中心目前大部分区域处于闲置状态

中国一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开发商,因潜在的违约风险,近期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香港的老牌开发商正积极与贷款机构协商贷款发放事宜,而另有一家开发商则在尝试出售其位于北京的一座标志性购物中心,尽管该购物中心目前大部分区域处于闲置状态。

随着危机进入第五年,三个事件表明房地产行业仍未触底

自中国房地产债务危机爆发进入第五个年头以来,形势依旧严峻。房屋销售持续处于下滑态势,陷入困境的开发商们在清偿债务方面困难重重,几乎看不到明显的转机。他们发行的美元债券仍处于违约水平,新债发行近乎停滞,股价表现也显著落后于整体大盘。

近几周内,银行业监管机构再次拉响警报,要求头部保险公司详细报告其在万科(Vanke)的财务风险敞口情况,以此评估这家在中国销售额位居第四的开发商需要多少资金注入才能有效避免违约风险。在香港地区,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正试图对部分贷款进行展期操作,百景集团则已在北京出售了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商业综合体。

这些最新出现的种种迹象,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房地产行业的担忧,表明其最艰难的时期远未过去。曾经作为强大增长引擎的房地产行业,如今却对从家具到汽车等众多关联商品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拖累作用。人们尤为担心的是,万科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显示出流动性危机正使这家此前为数不多未陷入违约的大型开发商逐渐逼近违约边缘。同时,香港头部开发商所遭遇的麻烦也意味着危机正在向外扩散蔓延。

Luckor Analytics 的高级信贷分析师伦纳德·劳指出:“尽管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房地产行业下滑的速度,但该行业可能仍需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够触底回升。在此背景之下,尽管整体违约率相较以往会大幅降低,但我们仍不能排除明年出现更多违约现象的可能性。”

近年来,政府为缓解国内前所未有的房地产危机不断加大力度,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削减购房成本与限制条件,以及由国家为实力较强的开发商债券发行提供担保等措施。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一次关键经济会议上,高层领导也明确承诺将在明年全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然而,截至目前所实施的救援举措主要侧重于防止房价出现暴跌、保护购买未完工公寓的业主权益,以及利用国家资金协助消化过剩的房产供应。在此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选择将曾经的行业巨头中国恒大集团和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作为违约处理对象。

正因如此,银行业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在万科债券及私人债务方面的风险敞口进行调查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对建筑商还款风险担忧的持续升温,保险公司在 3 月份也曾进行过类似的检查工作。此外,万科的高管团队在过去几周内陆续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积极敦促他们不要对即将到期的部分私人债务行使售回权。

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的分析师陈书金表示:“倘若房地产销售状况未能得到改善,资产处置在疲软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依旧进展缓慢,金融机构出于谨慎考虑要求开发商提供额外的抵押品,那么我们认为万科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面临流动性短缺问题。并且我们依然认为政府出手救助万科的可能性低于 50%。”

万科 2025 年 5 月到期的美元债券在过去一周内价格下跌约 10 美分,降至约 80 美分,创下了一年多以来最大的单周跌幅。其 2027 年到期的债券价格也已跌至 49 美分,这充分表明投资者对其全额赎回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

万科陷入困境之时,资本市场也持续反映出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信心的不足:据彭博社(Bloomberg)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开发商在本年度内仅发行了 673 亿美元债券,有望创下至少十年来年度发行量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彭博社编制的中国开发商股票指数在今年仅上涨了 3.7%,而追踪恒生国企指数则上涨了 24%。

另一个令人忧虑的发展态势是,陷入困境的香港建筑商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请求银行推迟部分双边贷款的到期时间,这一举动加深了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质疑。这家由大亨郑家纯家族掌控的开发商,截至 6 月底总负债高达 2200 亿港元(约合 283 亿美元),并且出现了 20 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随着危机进入第五年,三个事件表明房地产行业仍未触底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债务困境是一个不祥之兆,意味着中国房地产问题正在向境外蔓延。根据其 2024 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建筑商 73%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收入来源于中国大陆地区。其部分永久票据,包括香港尖沙咀购物区 K11 艺术购物中心项目相关票据,近期价格已跌至约 30 美分的历史新低,公司股价在今年也已累计下跌 57%。

与此同时,总部位于香港的高端开发商百景集团正在为其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一座标志性商业综合体寻觅买家,主要原因在于集团正艰难应对高额的贷款利息支出以及较低的出租率问题。有消息称,一家中国国有企业对收购该资产表现出兴趣,该资产以独特的金字塔形建筑结构而闻名,内部涵盖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以及艺术中心等多种业态。

彭博资讯的信贷分析师范丹妮表示:“香港开发商在当前的市场下行周期中遭受双重打击,一方面香港本地市场的调整仍在持续进行,另一方面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也尚未呈现出强劲复苏的迹象,而众多香港开发商均在内地市场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