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以来,中国房地产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政策力度、出台密度和落地速度均超越历史同期。在“止跌回稳”主基调下,中央和地方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取消和降低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措施,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这些政策旨在通过金融、财政、土地等多方面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市场回暖。
3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继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正增长以来,今年一二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止跌回稳”积极势头。记者近期在各地采访中发现,多个城市的土地市场成交活跃,北京、上海等地陆续成功出让多块土地,进一步提振了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近期政策对一线城市房价产生了积极影响1.取消和降低限购、限贷等限制性措施,使得购房需求得以释放,特别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2.房贷利率的下调和首付比例的降低,降低了购房成本,提高了购房者的购买力。3.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推进,增加了住房供应,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一线城市房价逐步企稳,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小幅上涨。
然而,房价的稳定和上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购房资格、购房能力和购房意愿仍然是影响需求释放的重要因素。尽管政策有所放松,但购房资格的限制仍未完全解除,购房能力受到就业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购房意愿则受到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全面回暖的基础仍需夯实,特别是在就业、预期等基本面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实现了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降幅连续收窄,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降幅收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由跌转涨。此外,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自2024年5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回升。
2025年1月,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从同比来看,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0%,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期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趋势。然而,市场全面回暖仍需时间,特别是在供给端政策的落地进度和增量政策的力度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强于2024年的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发力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城中村改造、存量商品房与土地收储专项债等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进程,促进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