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科技 >  从理论预言到实验突破:意大利首次实现光转化为超固体
从理论预言到实验突破:意大利首次实现光转化为超固体
大存 来源: 2025-03-19 05:26
        
重点摘要
意大利团队的光子超固体实验不仅是凝聚态物理学的里程碑,更可能成为全球科技经济格局演变的催化剂。

超固体(Supersolid)是一种同时具备固体晶体有序结构和超流体无黏滞流动特性的量子态物质。这一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彭罗斯(Penrose)和昂萨格(Onsag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但实验实现极为困难。

传统超固体研究多基于超冷原子气体氦-4,需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环境下观测量子效应。然而,光子的量子态操控和凝聚态形成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的难点,因其难以在常规条件下稳定存在。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殊的光学腔和超材料结构,利用光子与人工晶格的强耦合作用,首次在室温下将光转化为类超固体态。实验中,光子在周期性晶格中既表现出空间有序排列(类似固体),又能以无耗散方式集体流动(类似超流体)。

这一成果通过《自然》杂志发布,验证了非平衡量子系统中新型物质态的存在可能,为量子模拟和拓扑物态研究提供了新平台。

意大利研究团队采用“光子晶体纳米结构”和动态调控技术,通过周期性调制光场相位,诱导光子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并利用量子干涉效应实现超流性。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超固体研究对超低温的依赖,为未来量子器件的实用化提供了新方向。

量子技术产业链的加速发展,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潜在影响?

超固体研究的突破可能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新。例如,光子超固体态可用于构建更稳定的量子比特(qubit),提升量子计算机的纠错能力和运算速度。据汇丰银行预测,到2025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相关硬件和算法开发或成投资热点。

新型材料与能源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

超固体态的光子操控技术可能催生高效光能传输材料。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利用超流性光子减少能量损耗,或设计低能耗光子集成电路,推动绿色能源和半导体产业升级。IMF指出,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30年前需年均增长12%,此类技术突破将直接助力能源转型目标。

超固体态的光子系统对微扰极为敏感,可用于开发超高分辨率成像设备和生物传感器。例如,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光子超固体传感器可能实现单分子级别检测。渣打银行研究显示,医疗科技市场在2025年增速预计达8%,技术创新是主要驱动力。

带来的短期经济影响?

短期内,各国可能加大对该领域的科研资助。例如,欧盟“量子旗舰计划”或追加预算,美国能源部也可能调整资金流向。企业层面,谷歌、IBM等科技巨头或加速布局光子量子计算,带动上游光学元件和材料供应商(如ASML、台积电)的技术迭代。

带来的长期经济影响和挑战?

技术商业化周期较长,超固体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需数十年,需持续投资和政策支持。

地缘竞争可能加剧,中美欧在量子技术领域的竞争可能引发知识产权争端,影响技术共享与合作。

伦理与安全争议还会存在,量子技术的军事化应用可能引发国际安全担忧。

意大利团队的光子超固体实验不仅是凝聚态物理学的里程碑,更可能成为全球科技经济格局演变的催化剂。短期来看,其直接经济效应有限,但长期将深度融入量子技术、能源和医疗等产业链,推动新一轮生产力革命。

投资者需关注技术转化、量子芯片量产的节点和各国量子战略政策导向,以捕捉高增长赛道机遇。

相关资讯
标签: 金融科技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