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中国经济迷思(四):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好的、坏的和丑的
中国经济迷思(四):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好的、坏的和丑的
奥派中国 来源: 2023-08-30 11:20
        
重点摘要
目前危机是否足以削弱中国在全球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导致趋势逆转?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中国经济的现状如何?

简短的答案是:.... 难看。虽然疫情封锁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问题早在2020年之前就已开始,因此中国的窘境既不是表面现象,也不是短暂的。

不,这不是末日,但问题很严重。

要了解原因,我们必须回顾过去 15 年发生的事情。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私营企业不断扩张和现代化,尤其是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而中国政府则放弃了以往的轻监管、简政放权和平衡预算政策。政府支出几乎增加了两倍,从 1995 年占 GDP 的约 11% 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31%,其中 7.4% 为赤字支出。

与此同时,尤其是近年来,政府不可预测的大规模干预成倍增加。比较著名的例子包括 2017 年对加密货币行业的打击,2021 年对教培行业的打击,以及对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等几家大型外资上市公司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如果这些都是孤立的案例,那么问题可能就会小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总体而言,中国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无数其他国家在变得越来越富裕的同时,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政府支出和监管负担都急剧增加。

然而,中国的情况有些独特,那就是中国政府干预的极端不可预测性和在许多情况下的严重性。这种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的行为大大背离了中国政府以往长期可靠、可预测的形象。

今天的中国,即使在最偏远的地区也有良好的公路。

 

(这是甘孜地区(中国四川西部)的一条公路)

最明显的是,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不仅在大城市,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其结果是,在许多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地铁和高速列车线路的总长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数以千计的桥梁和隧道遍布全中国。如今,即使是普通公路,大部分也铺设得很好,而且维护得很好(尽管仍有例外!!)。当然也有一些质量问题,但火车轨道的质量标准远比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容易衡量。此外,如果隧道或桥梁坍塌,承包商很可能要承担责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道路、桥梁、隧道、火车和轨道的质量都在合理的范畴。

除道路和铁路外,还修建了大量建筑,主要是学校、医院和市场。(在 2015 年之前,还建造了数十个气势恢宏的政府行政办公室,但在 2015 年,此类开支被正式禁止)。除了建筑,还修建了人工湖、喷泉、公共广场和工业区。在较偏远的农村地区,许多这样的市场和工业区仍然空空如也。对于主管官员来说,这些项目既提供了腐败的机会,又为 "成功 "项目的完成加分。

不用说,修建学校和医院比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实际质量要容易得多。这就是政府主导投资的问题所在--真正的结果并不重要。

撇开不足不谈,现在中国大多数大城市几乎不存在暴力犯罪,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即使在偏远地区也是如此。作为比较,即使在新疆和云南等边境省份,平均收入水平也已超过亚洲其他大多数国家。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投资最终很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投资回报。至少,它比制造大量武器弹药的投资回报率要高。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赤字支出与快速扩张的货币供应相结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性后果--这些后果非同小可。

其中最明显的后果之一就是房地产价格泡沫。投资(以及储蓄)流入了房地产和其他 "热门 "行业。

另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后果是,制造业受到了冲击。这意味着投资新工厂的公司越来越难以获得贷款。换句话说,原本可以投向生产性行业(如制造产品)的投资,转而投向了房地产等非生产性行业。

起初,房地产价格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影响制造业的普遍萎靡。现在,泡沫似乎已经彻底破灭,这种颓势变得更加明显。

在过去几年中,有几次泡沫似乎濒临破裂,但每次都是新一轮的货币放水成功地支撑了局面。相比之下,经过过去三年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干预,这一招似乎已不再奏效。其结果是,许多地区(尽管不是所有地区)的房价大幅下跌,三、四线城市和天价高级公寓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虽然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是 2023 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危机最明显的症状,但真正的问题是私营部门普遍缺乏信心。信心降低到了几十年来最低。上一次商业信心如此低迷是在 2008 年,但那是由外部冲击造成的,并没有持续下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躺平"(tǎngpíng)一词被用来形容这种不愿投资的态度,即躺在地上,这个词在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的最后几个月被用来贬低批评政府防疫政策的人。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危机表现为税收的大幅减少。显然,这些数字实际上比 2022 疫情年还要糟糕。当然,政府可以印更多的钞票,用来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事实上,这很可能正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不过,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似乎并不愿意这么做。对收支之间巨大差距的担忧现在已经变得非常严重,根据一些报道,许多地区的公务员被要求退还他们在过去几年中收到的奖金,以帮助填补政府预算的缺口。

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了这一步?

虽然无法给出一个单一的答案,但有些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 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重新调整了行业侧重,使其依赖于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支出。换句话说,现在的经济不再像 1995 年那样由灵活的消费需求驱动,当时政府支出仅占 GDP 的 11%,而是沉迷于 2008 年开始的大规模政府支出。多年来,赤字支出一直保持在每年 10%以上的水平,并通过印钞填补缺口。

- 注重不折不扣地执行法规,尤其是在 2013 年之后,无论这些法规多么不切实际、琐碎或具有破坏性。例如,这导致无数街头小店被关闭,因为大多数小商贩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固定地址。另一个例子是打击违章建筑。在城市个人通常无法申请建筑许可证,而在农村地区则很难获得批准。在 2020 年之前(当他们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时),地方政府开始购买并派出无人机,检查空中可见的违章建筑。一旦发现,业主将被开具行政罚单并要求强制拆除。也许更吸引人的是,地方负责官员可以因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因此收取回扣。换句话说,这实际上相当于向腐败官员提供隐形税收。几乎所有这些法规都是破坏性的,而非建设性的。

- 2008 年的《劳动法》等新法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规定了各种不灵活的做法,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给有怀孕员工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迫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过程中歧视没有孩子的女性应聘者。

 - 对中国许多优秀企业采取敌视态度,导致这些企业屡遭巨额罚款,有时(如阿里巴巴)还迫使其管理层下课。当企业时刻面临政府的这种收割危险时,如何指望它们进行创新和投资?

 - 惩罚私营企业的成功。想想大批公众人物所面临的社会性死亡,或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遭受的待遇。

 - 阻止私营部门参与非盈利机构,如慈善机构,取而代之的是无效的政府运营机构,比如红十字会。

- 政策的不确定性。大规模、不可预测的干预,尤其是在疫情时期,导致无数中小企业破产。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 2021 年对教培行业的摧毁。几乎从未对企业支付过任何赔偿。

- 功能失调的国家医保为臃肿腐败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

- 政府对其干预行为的受害者采取了看似冷漠的态度。最近发生在北京南部涿州的洪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涿州因城北堤坝被毁而被淹,换句话说,这是由于政府决定 "牺牲 "涿州来拯救北京。政府为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了 70% 的赔偿。虽然这可以说比政府对疫情封锁受害者提供的 0% 的赔偿要好,但却很难让人产生信心。

- 中国政府越来越滑稽的舆论管控政策,今年已发展到禁止所有被视为 "负面 "的有关经济的公开言论。要了解这与以往的做法有多么大的不同,大约 10 年前,中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非常少。即使是敏感的历史话题也可以公开讨论,对政府的批评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仅在公共论坛上如此,在政府拥有的官方印刷媒体上也是如此。2013 年 1 月,自由派刊物《南方周末》(Southern Weekly)的编辑人员与广东省政府宣传部门之间的冲突被广泛报道,这一自由政策戛然而止。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一读的故事。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并非总能如愿以偿。中国有着悠久的不服从和抵制被认为是非法或愚蠢的政府政策的传统,而这种抵制往往会取得成功。虽然广东省政府最终在《南方周末》事件中获胜,但由于《南方周末》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家国企,执行起来要简单得多。如果目标是个人或非国有公司,执行往往会更加困难。

近年来,一个更令人难忘的例子是,2012年12 月 31 日公安部宣布了一项考虑不周的规定,禁止司机闯黄灯。显然,制定这项规定的官员并不了解黄灯的意义。在几个小时的混乱和事故之后,这项规定被废弃了。

政府试图限制现金经济是另一个进展甚微的领域。例如,中央政府曾多次宣布规定,要求个人银行账户持有人在提取 5 万元以上现金时必须说明理由。但由于普遍的抵制,这些规定都没有得到执行。

这些事件让政府显得荒唐而无能。

然而,许多规定最终都会生效,就像在西方一样,每增加一条规定都会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在许多情况下还会削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值得称赞的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坚决明确地反对西方福利国家--即他们所说的 "福利主义陷阱"--的立场并没有改变。与此相适应,除了养老金计划之外,中国仍然没有向消费者直接发钱。信息很明确--每个人都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正如发言人韩文秀在 2021 年 8 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我们......不能养懒汉"。

然而,尽管有这些注意事项,但说中国已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守夜人方式转变为在某些方面(尽管不是全部)标准的干预主义 "大政府 "并不失准确,正是这种模式导致西方国家陷入了今天的泥潭。

虽然这不意味着着章家墩(Gordon Chang)式的梦想的中国 "崩溃 "会很快发生,但它确实暗示了中国不能继续 "以不变应万变"。

由此引发的危机是否足以削弱中国在全球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导致趋势逆转?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但正如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讨论的那样,生产过程是一个几乎无限复杂的环环相扣的系统。一旦供应链和生产基础设施到位,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其摧毁,特别是将生产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如果全球供应链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一个国家,情况就更是如此。因此,尽管问题很严重,但衰落并非不可避免。此外,没有第三方可以拯救中国,因此中国必须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修补漏洞

无需详述,至少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需要进行真正的变革。

例如,有传言称中国政府已设法将马云引回阿里巴巴。

此外,针对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主要 "中概股 "公司的 "猎巫 "行动也一再宣告结束。

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最近发表了两份官方声明,一份宣布支持国内私营部门,另一份宣布决心改善外国投资者的条件。

这些都象征着需要与过去决裂。这种象征意义是有意义的。然而,这些措施并不激进,而如果不采取激进措施,要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此外,上述两份公告都提到了对私营和外资的优惠政策,这充分表明政府对中央计划的重新迷恋依然坚定不移。

虽然普通投资者可能不会像我们一样清楚地看到这个问题,但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政府迄今为止提出的大多是陈词滥调。如果说正在进行系统性变革,那也并不明显。

本周备受关注的打击医疗腐败的行动就是一个恰当而明显的例子。当然,一些腐败的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被逮捕,一些堆积如山的现金被没收,但是否考虑过使所有这些腐败成为可能的垄断结构?

第 43909 号严打令和数百条新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相反,它们只会进一步扼杀创新和投资。正如教育行业一样,如今的医疗行业已经有了太多的规则和限制,以至于大多数真正的增长都被迫进入了黑市和灰色领域。尽管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平行结构方面困难重重,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市场仍然蓬勃发展。仅举一例,在过去几年中,普通公民再次可以使用干细胞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十多年来,只有党的高级官员才能接受这种治疗,其他人都得去国外。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一些提供干细胞治疗的服务,由于竞争激烈,价格低至1亿个细胞2万元人民币。现在,这些服务都被搁置,等待尘埃落定。这种打击会激发商业信心或增加经济活动吗?答案显而易见。

能够带来信心的,是将医疗行业从私营药店、私营检验中心和私立诊所无法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目前,没有人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种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经济终将难以复苏,但如果允许真正的变革,即回归市场驱动的结构,这种复苏将不可避免。

市场往往要先跌入谷底,然后才能开始真正持久的趋势逆转。同样的原则似乎也适用于经济政策。正如美国所显示的那样,通往转折点的道路有时是漫长的。耗尽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北京的领导层在某一时刻终于意识到,美国式监管国家是一个灾难性的榜样。

《中国经济迷思》系列文章:

中国经济有多大

廉价劳动力神话

中国是否储蓄太多?

好的,坏的和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