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中美此轮贸易战 终局会怎样?
中美此轮贸易战 终局会怎样?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04-10 06:48
        
重点摘要
综合来看,此次贸易战的结局可能介于“有限脱钩”和“被迫妥协”之间。

此次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局,因为这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包括政策选择、经济反应、国际环境变化以及双方的谈判策略等,这些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以来,已经经历了多轮关税加征、谈判和短暂的缓和(如2020年的第一阶段协议)。截至2025年4月10日,假设特朗普或类似政策的继任者继续推动强硬贸易措施,双方可能面临以下几种情景:

持续升级,经济脱钩加剧

如果美国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如125%甚至更高水平),而中国以对等措施反击(如对美国商品加征84%关税或更高),双方的贸易关系可能走向实质性脱钩。美国可能寻找替代供应链(如东南亚或印度),而中国可能加速开拓其他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中国则可能遭遇出口下降和经济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中国凭借产业韧性和内需潜力,或能更快适应,而美国可能因供应链重构成本高昂而承受更大压力。

谈判妥协,达成新平衡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往往以谈判收场。2020年的第一阶段协议就是一个例子,中国承诺购买美国农产品,美国则暂停部分关税加征。假设当前局势恶化到一定程度(如双方经济损失显著),可能促使新一轮谈判。中国或通过让步(如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对美关税)换取美国降低关税壁垒。这种结果可能是“双输”后的有限和解,贸易关系部分恢复,但信任难以回到从前。

全球经济受累,第三方受益

中美贸易战不仅影响双方,还会波及全球。如果关税战持续,全球供应链可能进一步碎片化,其他国家(如越南、墨西哥)可能成为替代生产基地,短期内受益。然而,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因贸易壁垒上升而放缓,甚至触发滞胀风险。特に美国若因通胀加剧被迫加息,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和股市动荡,而中国则可能通过货币政策和内循环战略缓解冲击。

从当前信息看,双方似乎都没有明显退让迹象。美国强调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问题,中国则指责美国保护主义。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中国是美国重要制造基地,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之一)意味着彻底脱钩代价高昂,但政治考量可能压倒经济理性。

综合来看,此次贸易战的结局可能介于“有限脱钩”和“被迫妥协”之间。具体结果取决于双方底线、国内经济承受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斡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