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特朗普的关税会引发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吗?
特朗普的关税会引发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吗?
股海柠檬精 来源: CNBC 2025-04-15 02:19
        
重点摘要
随着特朗普新一轮关税风暴掀起,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华尔街多位大行策略师开始高调押注,新一轮超级周期或将开启。

就在市场还在试图适应特朗普“今天加税、明天暂停、后天再说”的政策节奏时,一波原材料价格的剧烈上涨,正在悄悄引爆新一轮全球投资逻辑。

黄金、白银、铜、咖啡、玉米,甚至可可豆……这些听起来毫无关系的商品,如今却正在同一个逻辑下同步上行。

有分析师开始把这形容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超级周期。

这是不是新一轮商品投资的机会?还是又一个被情绪推动的泡沫?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就在过去一周,特朗普密集宣布了多个针对中国、欧盟和墨西哥的对等关税清单,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纳指跌至多年低点、科技巨头市值蒸发上万亿美元、IPO市场被迫暂停、对冲基金遭遇2020年疫情以来最猛烈的追加保证金压力、市场避险情绪高涨。

而就在这个动荡中,大宗商品却逆势上涨,像是这个全球市场中最稳定的锚。

BNP富通策略主管Gijsels提出观点:

“我早在选举前就认为新一轮商品超级周期已经开始,而特朗普上台和关税政策的落地,只会加快这个趋势。”

他认为,未来十年,我们将进入一个由以下几股力量推动的超级周期,首先,供应链重构将加剧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可能导致金属类商品出现系统性短缺。其次,贸易摩擦频发不仅会加剧价格错配,还将带来全球库存的剧烈波动。第三,气候变化正持续冲击农业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日益脆弱,价格敏感性显著上升。最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升高将推升全球避险情绪,从而令贵金属资产表现强势,成为资本青睐的避风港。

哪些商品最可能跑赢这轮行情?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正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的格局。其中,黄金继续稳坐“现实资产中的避险王者”宝座,当前价格已升至每盎司3228美元。分析师Gijsels预计,未来两年金价有望上探4000美元,背后的逻辑来自美元走弱预期、地缘风险上升与全球宏观避险情绪持续发酵。

与黄金相比,白银被认为存在显著补涨空间。当前白银价格“严重落后”,但其兼具工业金属与避险属性,在每一轮金价回调后,估值都变得格外“便宜”。Gijsels预计,白银在未来可能具备近60%的上涨潜力。

与此同时,铜价正在重新成为“超级周期”的晴雨表。目前铜价已上涨至每磅4.64美元,Gijsels认为未来铜价可能翻倍甚至三倍。尽管短期因中国需求疲弱出现波动,但长期趋势仍被新能源、电动车及全球基建潮所支撑。

此外,软性商品如咖啡与可可也因气候变化而走强。其中超过一半可可豆产自象牙海岸,极度依赖气候与政局稳定,而咖啡豆同样对气温变化高度敏感。在供需结构脆弱、市场集中度高的前提下,这类商品价格一旦波动,往往反应极为剧烈,成为“气候周期下的柔性强者”。

但别忘了,超级周期也有拦路虎。

虽然大宗商品正处于结构性走强的周期中,但关税带来的并非经济繁荣,而可能是全球范围的衰退预警。Nova经济学院教授Silva指出,一旦全球陷入衰退,即便商品具备再强的基本面逻辑,也难以抵挡需求的全面塌方。尤其是如铜、钢铁等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其价格高度依赖中国与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旦投资热情减弱,相关商品价格将承受巨大压力。

此外,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或将改变大宗商品的价格分布逻辑。未来价格不再是简单线性上涨或下跌,而是呈现出“产地差异化”特征——即对特定国家商品加征关税将打破全球统一定价的格局,重新塑造全球价格均衡,并形成更复杂的跨市场套利结构。

更为关键的是,政策的不断摇摆正在制造新一轮的短期高波动周期。市场不再相信稳定可预期的政策路线图,而是更倾向于根据“下一条推文”快速反应。这意味着,即使投资者看准了长期趋势,也必须具备应对情绪周期和政策冲击的能力,商品市场在强逻辑之下,也同样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