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的博弈,表面上是双方决策层为了捍卫本国经济利益的一种对抗方式,但在深层次,双方的思维方式都深受重商主义的影响。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号,试图通过关税手段,改变贸易的格局,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以此重振美国制造业。他认为,繁荣的中国制造业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美国发现自己完全 暴露在过度依赖供应链的风险中,从口罩到芯片,关键物资的短缺让美国决策层警醒。
而近年来的地缘政治冲突——无论是俄乌局势,还是中东地区的紧张态势——进一步凸显了这种依赖的战略风险,美国几乎所有的武器都依赖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元器件,也就是说,没有中国的加工的芯片,他们的导弹甚至飞不上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采访中语重心长地说,美国必须采取行动,哪怕代价高昂。
特朗普的最新关税政策,显然不是简单的加税,而是复杂棋局中的一步。这场博弈的核心,指向了中国长期坚持的重商主义经济模式。
那么,什么是重商主义?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诞生于15至17世纪欧洲的经济理论,主张通过出口积累财富,过去是真金白银、扩大贸易顺差来增强国力。中国的经济模式,与重商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出口退税、产业补贴、低息贷款和人民币低估等政策,打造了“世界工厂”的地位。